最近,灵水因水位下降,已经不能再下水游玩了,实在是遗憾。十分想念小时候,在水里嬉戏的样子。
相信对任何一个在武鸣长大的孩子来说,灵水绝对是一个无比神奇的、在童年回忆中占据无比重要地位的地方。
灵水是全国三大恒温泉水湖之一,素有“龙津吐碧”之称,湖面面积达2.93万平方米,周长一公里许,水深2-3米,是个天然的泉水湖。湖中九股清泉,潺潺突涌,湖水终年清澈见底,其水质、水位终年不变,水温保持23度左右,冬暖夏凉,具有恒量、恒清、恒温的特点。湖岸怪石嶙峋,绿树成荫,是闻名区内外的游泳避暑胜地。灵水的奇妙之处在于,不管大旱大涝,总是不干不涸。——摘自百度百科,准确客观。
记得最开始去灵水的时候还很小很小,不会游泳,老妈用一块蓝底红花布缝了一件救生衣,填上塑料泡沫,漂亮又实用。刚开始用救生衣的时候还不会在水中掌握平衡,加上救生衣泡沫填得不够均匀,下水之后我立刻就往后倒,头沉到水里,脚翘起来,呛了水但是很开心。不太记得老爸教我游泳教了多久,期间用过救生衣、救生圈,还非常创新的用一条浴巾围着我的肚子,提着浴巾的两头,拎着我,任我在水里扑腾,就像溜狗一样。
七字板,是一大块“L”形的水泥墩,被放倒在最大的出水口“龙津泉”附近,离岸边约2-3米,正常水位下,站在七字板上水面大约在膝盖和脚踝中间。七字板两条边的夹角中间是一块天然大石板,小时候站在石板上水刚好淹过肩膀。由于离岸边近,水深合适,七字板和这块大石板是小朋友们心中的“圣地”。
我学会游泳就是在这个地方。当时我特别想拥有一副泳镜,小时候我们都叫“水镜”。在我连续缠老爸缠了一周之后,老爸受不了了,说,你能从岸边游到七字板,我就给你买。于是我很努力地向七字板扑腾,但还是在距离终点还有一小短距离的地方沉了下去。我很沮丧,但老爸还是给我买了第一副水镜,白底绿圈。当时在小伙伴中拥有水镜,无异于如今拥有土豪金的5S,不是因为贵,而是因为戴着那东西十分“高端大气上档次”,尽管很像咸蛋超人。
当时供儿童使用的水镜的质量略差,漏水现象比较严重,基本上从岸边游到七字板后里边会积一半的水,登陆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水镜的下沿翻开放水。这副水镜虽然难看又漏水,但我还是很喜欢,因为能看到水下那奇妙的世界。在某次游泳结束后把它丢在地上忘了带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到后来有小伙伴买了更高端的水镜,能把鼻子封起来,戴在脸上像个奥特曼。这种高级货能有效地防止在玩水时鼻子进水,那可是仅次于耳朵进水的第二难受的体验。这之后我们玩闹的花样多了起来。
自打我学会游泳以后,终于不会被老爸用浴巾在岸边溜着了,老爸也乐的丢下我和小伙伴们自己玩,他自己去绕圈子。
七字板的岸边离水面大约有30公分,成为了我们最初跳水的跳台。一开始没什么特别,就是随随便便把自己砸进水里。后来玩开了,跳水的名堂渐渐也多了,比如跳起来在空中摆各种pose,嘴里在高喊一句当时动画片里比较有名的台词:“神力无敌!!”、“我来组成头部!!”、“赐予我力量吧,我是噗噜噜噜噜噜.....”什么的。慢慢长大之后觉得这种跳法太幼稚,tooyoung too simple,而且相当的naive,开始向大一点的孩子学习跳水技巧,比如前空翻、后空翻什么的,前空翻我很溜,但是至今没学会后空翻,每次一翻都会比较难受,场面也比较难看。当时比较流行的跳水姿势还有“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和从电视里学的游泳比赛标准入水姿势。“屁股式”之所以流行,是因为跳下去之后会发出教科书式的“噗——通——”声,还会溅起非常非常大的水花,有非常棒的视听效果,还会惹得岸边看热闹的阿姨大声叫骂,我们管这种跳水姿势叫“炸水”,非常形象。到后来我们嫌岸边跳水高度太低,转移到了龙津泉抽水机房的上面,那里离水面有2米多,但是那边人很多,石头也多,能炸的位置只有一个狭长的“深谷”,对投弹的技术要求较高。再后来去挑战“螃蟹山”,那里有4-5米高,而且周围水很深,非常适合干这事。至于那种标准入水姿势,我和小伙伴们把它叫“冲头齐”,北方的扎猛子差不多也这意思吧。冲头齐姿势优美,入水水花漂亮,也很受小伙伴们欢迎。但是在练习之初我们碰上了三个问题:一是姿势不好掌握,跳出去之后身子很容易会和水面平行,那么入水的时候就会听到清脆的噼啪巨响,肚皮和大腿就会像被抽过之后火辣辣的痛,谁跳谁知道,这种情况发生得太过频繁,以至于到后来形成了一个专门的流派,不少中年大叔成为这个流派的中流砥柱,我们把这叫做“板肚皮”;第二个问题发生在戴着水镜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小伙伴身上,由于儿童泳镜镜框较大,无法吸附在眼窝上,抵抗不了入水时的冲力,所以这些小伙伴的脑袋从水里冒出来时,水镜已经没呆在脑袋上,变成了项链;针对第三个问题,我的建议就是跳之前一定要检查裤带系紧了没,我就曾无数次看到小伙伴跳下去之后,裤子慢慢浮了上来,我就没出过这种糗。
说到我们当时都玩了些啥,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一小块地方有太多太多回忆了。水底有沙子,有碎石,有水草,还有穿梭在水草间的小鱼,对小孩子来说就跟一座巨大的宝库一般。就从抓鱼说起吧,方法很简单,把矿泉水瓶在靠近瓶颈的地方切断,把瓶口的部分反过来塞入瓶身,捕鱼器就做好了,往里面丢些饼干屑,就可以拿去抓鱼了,回家的时候会互相比拼战果。水底东西多,我们于是玩起了寻宝游戏。一个小伙伴从水底捡起一块比较有特色的物件,石子、贝壳、螺子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等大家都认熟了之后就把它藏在水底某个角落,然后大家都高端大气上档次地戴着水镜潜下去寻找,先找到的为胜者,拥有下一轮藏宝的权利。我们玩寻宝的区域在七字板外围,水深可没顶,玩寻宝游戏大大提高了我们的闭气能力和潜水技术,到后来2-3米深的水随随便便一扭腰就下去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会去游泳大多是傍晚,回家的时候7、8点钟,在回家的路上路边齐腰深的草丛中会看到非常多的萤火虫,笨口拙舌无法描绘那个景象,只记得自己常常被那深蓝色夜幕中的密密麻麻的黄绿色光点所吸引,徒劳地去扑打
它们,可这光点汇成的薄雾就像流沙一样,我所到之处会把它切开,离开之后它又悄然合拢,它在我身旁萦绕,可我总碰不到它。这几年再去灵水,附近很多地块都已经成为了房地产,起腰深的草丛不见了,萤火虫没有了,就跟我的童年一样,扑着翅膀飞走了,再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