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去医院做了一次体检。医生说,体重比标准超了7公斤,还算可以;另外还有轻度的脂肪肝。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作息规律,也没有经常胡吃海喝,但是有个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运动,还有就是每顿饭都吃的过饱了。
现在我们基本都不存在挨饿的危险,今年是我们国家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现行标准下我国所有贫困人口都会实现脱贫。然而,随着生活的富足,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吃的太多。
我观察了一下,身边只要是超过35岁的男性,啤酒肚基本就是标配。像老一辈的人,不论男女,这肚腩都不小。这跟饮食不节制有很大的关系。生命需要靠进食来获取能量,在进食的过程中产生令人愉悦的快感是生命的本能。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由于食物的稀缺,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暴饮暴食的快感尤其被身体所铭记,然后深深刻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里。
关于运动,30年前我们这边收割麦子,基本都是纯靠人力,一人一把镰刀,从日出到日落,挥汗如雨。现在呢?机械自动化早已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体力消耗水平随之越来越低。
我们的身体就像是长着两个口的容器,一个口进,一个口出。当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基本平衡,身体才会保持良好的状态。如果吃的多,又消耗的少,输入大于输出,营养自然就都转换成脂肪堆积在我们体内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生存条件已经与之前的千百万年大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用理性的逻辑来调整身体的本能欲望。
学会挨饿吧。
挨饿也是一种修行,佛家讲究过午不食,道家喜欢搞辟谷,印度瑜伽要每周有一天不吃饭,回教在斋月的时候白天不吃饭,夜里才吃。南怀瑾曾讲过,我们许多的病是吃出来的,尤其现代人,这个二十年吃得太好了。连岳老师现在就坚持复原祖先的饮食情境:吃一天,饿一天。我们倒不一定非要跟他们一样,但给自己制定一个控制饮食的基本原则确是必要的,譬如:每次只吃七分饱;晚饭少吃甚至不吃;某餐吃的太饱,下面一两顿就不吃了。总之,定期饿上一饿,让肠胃清理清理积食,对身体健康定有益处。
坚持运动吧。
当我们不再需要依靠消耗体力来谋生,那就让健身运动补充进来帮助我们消耗多余的能量。很多人之所以坚持不下去,根本原因还是没有找到运动本身的乐趣,其实健身房的私教只是商人,乐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愿大家都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本能欲望,有张有弛,收放自如,自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