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了第一个方面,由于时间关系剩下的话题保留到今天讨论,好啦,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吧!
意象
我们来看那片上联:青青荷,清清河,卿卿情为何
单看字面意思,似乎很好理解呀,这有什么可说的呢?不然,青青,连绵词,在我们的诗歌体系中,带有这两个字的千古名句实在是太多了,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呀,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呀,青青河畔草,所思在远道呀,打住,我们不是来背诗的,:-D,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简单一个词会有这么大的曝光率呢,我想,这就要涉及到“意象”这个概念了,其实呢,所有的文学体裁包括艺术创作都是一种先验式的操作,这一点要比类似鸡生蛋蛋生鸡这样的问题要好回答得多!所以诗歌体系的发展与构建应该是这样子的:
民间劳动人民的段子~~知识分子阶层的诗歌~~理论研究总结与实际创作~~理论指导创作
不管最开始是有意还是无意,慢慢的,什么典故啊,通感啊,互文等修辞手法就流行起来了,然后什么意象啊,神韵啊,意境啊,玄之又玄的东西就被一些理论家们提炼了出来,当然这是基于文化审美心理的,而审美标准又直接映射本民族的文化本质,这些就不是本文探讨的范围啦。
再说说荷字,也很是有意思。荷者,芙蕖也,芙蕖者,莲也,莲者,怜也,先不说运用谐音这种讨巧的技巧,就单说荷花,就使人们联想到很多,荷花的美,荷花的香,荷花的高洁,素雅,轻柔,荷花所代表的人文品格,以及那些有观荷花的锦绣华章,我脑子里随随便便就闪过三四篇来,难道这些还不够吗?是的,还不够,如果再掺杂一点佛经,那荷所禀赋的文化底蕴就更多了,荷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妙法莲华经如是云。又开始吊书袋了,但是我想,如果没有一种文人的气质,一颗玲珑敏感的心灵,又怎么能创作出美妙的文章出来呢,春女善怀,秋士易悲,如果对周遭环境和事物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情绪的波动,没有波动,就没有感触,没有感触,就没有感发,没有感发就没有感情,这样的话,要么写不出来,要么写出来也是无病呻吟,更有甚者,味同嚼蜡,岂不是浪费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时间啊时间,宝贵的时间!这从逻辑上是讲得通的!
再说说卿卿二字,也是极妙的。咱们中国的文辞之美,简直了!月份有月份的雅称,年岁有年岁的雅称,就连人与人之间,因着身份,等级,长幼,疏密都有不同的雅称,中国人真的是生活的艺术家呢!而对于那些钟灵毓秀,蕙质兰心的美人们,就更是偏爱有加了!从早先的诗三百开始,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咱们这些亢奋的祖先们不惜耗费大量的心思来修饰,刻画,描摹,单是对美女的称乎都一个指头数不完,此中风月,不足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