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X乎上高赞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先说结论。
往小了说是没有这样的原生家庭环境,没有人教,没有人带;往大了说是缺乏眼界和认知,而自己又根本不知道怎么破局。
今年过年的时候对这个感受特别深,机会其实无处不在,没有想法或者不够积极主动的人,根本无法意识到这些机会。
春节期间几个侄子侄女带着家里的老人来玩,很久没有招待这么一大家子,我妈也是很难得跟亲人相聚,忙里忙外做饭招待,又带着老小去各个景点玩。
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的都在了解几个侄子的想法和未来打算,因为都在上大学,要考虑未来找工作和定居城市的打算。
侄子一家三个孩子上学,家里压力非常大,也都想早点毕业出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其中一个刚好就在本市上学,我妈是非常疼爱这些晚辈,每周末都喊来家里吃饭。
但是几个孩子都非常社恐,跟长辈们其实没有太多交流,除非主动问才会主动回答。
那段时间家里做饭的主力就是我和我妈,说实话,2个人做差不多快十来个人的饭非常辛苦,小辈们基本上都是坐着在玩手机,电视开着也没人看,长辈晚辈之间也没什么交流。
三个快20岁的年轻人,没有一个主动来厨房问一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哪怕是吃饭前帮忙摆碗筷这些简单的事情,没有一个人动。
我其实也没有太多时间去了解这些晚辈,了解其实也是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哪怕有一个人来帮厨,都会在互动的过程中去闲聊,然后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生活,专业,以及未来的想法和规划。
在合适的时候,我会留意一些机会,会想法设法的帮他们一把。
我妈非常喜欢在本市上学的那个侄子,多次提到如果毕业后想留在本市,有专业对口的工作,家族里有另外一个在系统里工作的长辈,直接推荐过去就好了。
如果想赚钱,毕业后跟着我的另外一个哥哥,踏踏实实的跟着项目做工程就好了。
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很难找到这些话头去交流,但是,现在的就业市场有多难,我是知道的,有一些机会和助力,会少走很多弯路。
我们这一代确实没有太多可以依靠的资源,靠自己打拼一路要走多少弯路,吃多少苦,这些我相信远离家乡独自打拼过的人都懂。
说实话,我也是一个内向的i人,但是好在身边有可以学习的榜样,还有愿意骂醒你的亲人。
言传身教,胜过万字真言。
之前看美剧《gassiop girl》十年前根本看不下去,十年后却看出了不一样的点,年轻的时候觉得这些高中生的情情爱爱真的很无聊,一个小圈子的争斗无休无止。
长大后再看,发现换一个角度,其实,它也正在教导青春期的孩子们,如何学会去爱、如何学会包容以及在一个小的群体里面相处。
更包含着理想与现实,虽然比日常人们的生活多了更多的抓马,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学习问题以及生活问题、家庭问题,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学会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事件是,B用自己的办法处理现男友和前男友以及后妈的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能让三方共赢,也能体面收场。
结果V只看到前半段的事件,冲动的跑去揭发了一切,让所有人摆在台面上输了面子和里子,共赢和共输,一见高下。
眼界和思维的不同,决定了穷人与富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
看韩剧《顶楼》的时候也有这个体会,贫富的差异除了出生,更多的是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富人更多的时候会放下情绪,争取自己更多的权益,或者对于双方都有益的解决方式。
穷人大多数时候处理不了情绪问题,第一时间做的选择是情绪导向,这样当然不是最好和最有利的,坏的结果依然引起一连串的问题,所以才有那句话“祸不单行”,依然是思维的差异。
《顶楼》里白富美和美穷惨女2的妈妈,都想为自己的女儿争取音乐会第一名的奖杯,为升大学铺路。
在后台撕逼打架的时候,白富美疯狂的语言输出,逼着美穷惨大打出手,白富美是一个巴掌都没有还回去。
忍耐的结果就是,美穷惨的妈妈不但要为自己动手打人赔偿一大笔钱,最后女儿退学才达成和解。(大概的剧情是这样,我只记住让我印象深刻的剧情。)
情绪,是富人的武器,穷人宣泄面子的出口。
这一小段剧情也能看出来,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剧情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反应到现实道理是差不多的。
穷人的面子比天大,富人只要是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能忍受一切。
❤️ 点亮「在看」为每一个在低谷中前行的人点赞 ↓ 【往期推荐】 ▪️ 聊聊我那博士朋友:怎么用AI人工智能技术治病又赚钱 ▪️ 被全网封神的刘晓庆综艺爆火背后:人生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学会这招,低谷期也能野蛮生长!人必须实践——就像运动员、音乐家一样,他们必须不断练习才能清楚地把理论付诸实践。
读一本书就希望改变生活,就好比吃一次饭就想着永远不会饥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