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熊太行
如果想要变强,“跟自己对话”确实是有意义的。传播学里,这被称作“人内传播”。
比如“加油鹿小葵”,就是人内传播。
“你一定能成功的”,也是人内传播。
高兴或者沮丧的时候,哼歌给自己听,或者脑海中响起一段旋律,都是很典型的“人内传播”。
我的领域是研究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自己交流,我们《关系攻略》里也有,比如“人生导演法”就有很多内心戏,非常好用。
合理的人内传播,能强大你的气场,增加你的力量。
吼叫:古老的力量之源
最常见、也最古老的的力量获得方式是“吼叫”。我们的祖先、最早的智人就是从嘶吼中获得力量。
吼叫能缓解郁闷的心情,也能让人调整呼吸,暂时忘记令人忧心的事情。克服恐惧、尴尬或者释放压力,吼一嗓子都非常有效果。
《权力的游戏》里大家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战吼,比如“为了临冬城”“为了凯岩城”等等。
吼得美了,就成了音乐
人的嗓门有限制,所以有时战场上会组织嗓门大的士兵集体骂人,鼓舞士气。后来开始使用鼓声和号角。
战场之外,音乐逐渐成了生活中的力量之源。
金庸世界里很多牛人都会乐器:莫大的胡琴,令狐冲的古琴,欧阳锋的铁筝和黄药师的玉箫。洪七公是个穷人,小时候没机会上音乐课,但他也会“啸”,就是吹口哨儿。
我们这一代人是电子游戏玩家,已经熟悉了带着背景音乐(BGM)克敌制胜。
BGM:我们的心情显示器
许多8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电子游戏在他们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BGM(Background Music)这个概念也是在这代人脑海中出现的。
紧张的时候,可能想到《超时空要塞》的BGM;看见蘑菇,忍不住就会哼起《超级马里奥》;要跟人过招动手,耳边会响起《小刀会进行曲》或者《男儿当自强》……
那些突然袭来的旋律可以带你重回某个时代。
屋顶上,有小猫,他唱着最难听的情歌不成调
梁咏琪就是中学模拟题。
踢欧欧,雷欧欧,踢欧欧,欧欧
孙燕姿就是大学图书馆。
不同的音乐让你产生不同的感觉。
有的歌洗脑,有的MV也洗脑,比如看见橄榄球,第一反应一定是周华健的《朋友》,以及哭得稀里哗啦的毕业散伙饭。
而许多在我们生命中出现过的人,都有一首专属音乐。有一些歌曲因为一两个人的缘故,再也不想听,再也不想碰。
我上大学的时候,收到过一个我喜欢的女生的礼物:无印良品的《别人都说我们迟早会分开》。
送人专辑要谨慎呀……
不能说,就唱出来吧
中年人时不时会有一种妄念,就是希望和年轻的同事打成一片。其实每个时代的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差不多,都是爱和梦想。
不过爱和梦想的书写形式有所不同。
八十年前的年轻人会唱出艳阳天,送郎到村口,会唱出海角和天涯。
三十年前会唱“再过三十年,我们来相会”。
今天的词曲作者,可能会把地铁、人潮、外卖小哥、滴滴司机、合租和反逼婚写进歌里。
今天年轻的歌唱者,可能会唱出自由、女性,会唱出“今夜,这城市属于你”。
群众需要自己的乐府诗人,所以会有白居易和杜甫这一派写时代生活的人。描述今天的生活,会让我们在冷峻的环境中平静下来,汇聚力量再出发。
“大家跟我一样都在承受压力。”
“这个人说的,就是我要说的心里话。”
最近有朋友给我推荐了一首本土的爵士风歌曲,我听爵士乐不多(主要来自《辐射4》的钻石城电台),觉得有点略颓,但这首歌有点意思:
我们把生命叫做旅程 因为世界很大
我们把成长叫做冒险 因为从不害怕
谁都晓得生活不是一场电影或漫画
但别沮丧 烟火终究能在最黑夜里绽放
今夜有多少梦想飘荡城市上方
有多少流浪的心脏携带着困惑眼光
蔓延在每条街上
尽管风带着哀伤 别让它湿润眼眶
——《今夜,这城市属于你》
作者是一个成都的说唱音乐人 Kafe.Hu,这首歌出自他的专辑《KAFREEMAN》。据说这张专辑没 beat,不采样,捕捉到的全是真实乐器录制的声音。
他算是说唱圈里不那么激进的,许多歌词指向生命问题和社会问题,充满想象力,但不爆粗口。
如果心里话无法用文字畅快表达,那不妨唱出来。
虽然北京这个冬天异常寒冷,仍然希望能有这样有力量的BGM伴年轻人前行。我们相信,冬天会过去,人会老去,但时代的BGM不会消逝。
因为音乐什么都知道,音乐什么都记得。
— END —
熊太行:人际关系洞察家,得到 App《关系攻略》专栏作者,《西游记》深度研究者。前杂志主编。原创自媒体「就叫熊太行也行」创始人
©转载请联系本人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