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在等候着爱,要最终把我交在他手里。这是我迟误的原因,我对这延误负咎。他们要用法律和规章,来紧紧地约束我;但是我总是躲着他们,因为我只等候着爱,要最终把我交在他手里。人们责备我,说我不理会人;我也知道他们的责备是有道理的。市集已过,忙人的工作都已完毕。叫我不应的人都已含怒回去。我只等候着爱,要最终把我交在他手里。——泰戈尔《吉檀迦利》
常言道,“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即便遭受他人嘲笑,我依旧坚信自我,恰似一滴水滴,虽渺小却坚定。曾经的我连一段文章都读不好,在我的努力下,我可以了,但还是被人嘲笑,我不在意,用自己的实力让他们闭嘴。就这么小的一件事让我明白:坚持,往往胜过放弃。这便是我对精神自由的理解。我一直苦苦等候着那个爱我的神,后来才恍然发现,我所等候的并非外在的神灵,而是自己那颗爱自己的心。这种等候,无关惩罚与奖励,纯粹而神秘,充满神性。老师曾在课堂上发问:“在自由与奖励之间,你们会作何选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由”。自由,是冲破规则围墙的勇气,即便会遍体鳞伤,也绝不放弃。为了那仅存的自由之光,我愿无畏前行,冲破一切阻碍,让我的世界充满自由的快乐,也让自己成为更好的模样 。(相馨玥)
规则与爱是互相束缚的。当规则立下的时候,一些“爱”会被阻隔在外面。而当“爱”伟大时,它也在一方面将规则束缚。在生活中,就算有人触碰了规则,但他或她的家人会因为“爱”一往无前的为他去周旋;但当你向那些不法之徒举起“利刃”时,爱就冲破了道德的束缚,这是更高级的“仁”。但有时候,规矩的墙把一道道爱隔绝起来。很多人以为有了奖罚就可以控制所有人,这样会把每个人的本心失掉,每个人没有了自由,对爱麻木,以致失去爱。那时人类会开始退化,人类的心中没有了道德准则, 就会变成一只只猿。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我们才是高级生物。爱和规则是互相束缚的,是互相共存的。(封懿轩)
在古代传说中的神分两类,第一类就是利用惩罚和规则来控制约束人们,第二类则是用自己内心善良和慈悲来拯救人,两种都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坏处。第一种可以约束一些罪恶,但是不能让人成为自己,第二种虽然可以拥有自由成为自己,但如果没有枷锁,可能就会变得肆意、 缺乏纪律,触碰法律底线。人们总以为有了惩罚、奖励就可以控制人,但这样只会让大家表面服从,会让孩子们丧失选择“成为自己”。在成为自己的道路上总是孤独的,因为很少有人会让你“成为自己”。在这条成为自己的路上遍布荆棘,也会有许多人的嘲笑。如果你不理会他们,这便是走出了第一步,如果不触碰道德底线这便走出了第二步 。(高煜松)
人们也总想用惩罚和奖励控制人,想让人前进,让人勤奋,让人服从。现在的家长,让孩子们丧失了选择“成为自己”,他们总是去批评那些不顺从的、不亲近的,但是从现在的已经存在的标准看来,他们的批评完全有道理的。如果,给你两种选择,一个是自由,一个是奖励,你会选什么,人们大多都会选择奖励,因为在他们看来,奖励就是奖励,但自由很难。也有人会想,人工作后就是自由的,但工作何尝不是一种不同方法的奖励与惩罚呢?一天不工作会扣钱,而工作是为了赚钱,这难道不是一种被金钱所创造的牢笼呢?自由很难,但同时也简单,自由就是自由,是不被规则所约束,是不追求奖励,是活出独属于自己的光彩。(陈鑫宇)
作者将自己托付给爱,而非冰冷的规则。社会规则冷峻严苛,可只要有爱,规则便有了温度。规则用于约束行为,一旦有人逾越、不遵守制度,必然会受到严惩,正是这种约束,让人们学会自律。当世间有了自由,人们开始尝试,在不同的领域去实践,虽然一开始会被人去嘲笑,可只要去不放弃的坚持,终会用实力让所有人都闭嘴,这就让自己有了最高级的自由。规则并非禁锢人性的枷锁,它存在于我们心中,如同神明。神明引导我们释放爱,让我们学会接纳爱,这一切并非为了获取回报,而是源于内心的驱使。遵从内心,冲破心中的壁垒,那时,我们定将光芒万丈,迎来焕然一新的景象。(杨贺迪)
我认为每个人都会渴望自由,在自由中寻找“爱”,等待“爱”。在自由中要有节制、有底线,不可以过度自由,那就成了放纵。但可以从精神的角度追求自由,在精神层面的自由是没有任何束缚的,但追求自由的跑道上一定是充满不理解与阻碍的,不用理会,不用去听,他们不一定是正确的,只有理解你、尊重你的人,才会是爱你的人,也总会等到那个人,那个内心的神。想触摸那道白光,就一定会有困难,就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但要记住,不要忘了初心,要将爱与自由刻在心底。(樊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