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系统的理论。

经络是人体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解人体各部的通路,经脉是主干,络脉,网络遍布全身,血络为络脉的一种。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五官九窍到枝节之间有经络,经络又分经和络。

经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12经脉,又有12经别,12经筋,12皮部等附属结构。

络有15络脉和孙络,浮络。

正经: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特点,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它隶属于12脏腑表里相配,为经络的主体作用,联系脏腑肢体和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冲脉,有一定的起止循行部位,不属于脏腑,也无表里关系。督脉阳经之海,任脉是阴经之海。

调节12经脉的运行,12经脉体表分布规律。

第一,四肢,手足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大腿: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第二,头面部六阳经。

手三阳经在外,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阳明经是面额部。

太阳经面颊,头顶和头后部,

少阳经侧头部。

躯干部:

手三阳经肩胛部。

足三阳经在胸腹腰背。

侧面:手三阳,均从腋下走出。

足三阴均行于腹部。

阳经皆属于腑而络脏。

阴经皆属于脏而络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