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由美国亚宾泽协会(Arbinger Institute)创作完成的管理书籍。
美国亚宾泽协会是一家学术底蕴深厚的管理培训与咨询公司,由来自商业、法律、经济、心理学、哲学、教育等诸多领域的专家组成,曾成功帮助上百个组织减少人事问题,提高利润。其客户遍及诸多行业,知名的有谷歌、微软、波音、耐克、雀巢、壳牌、美国海军、康奈尔大学等。
这本书面世后,被译为33多种语言,全球销量逾200万册,10年雄踞管理类排行榜前列,也是谷歌、微软、波音、美国海军亲测有效的员工必读手册,同时也是一本你看完 之后会想推荐给同事、客户、朋友,甚至家人的书!
试想一下,我们是不是都曾经遭遇过这样的问题?
——沟通低效;
——同事失和;
——领导不信任;
——工作无法推进;
——家庭关系紧张……
遇到这类问题,你一般都会怎样解决呢?
还是说,会感觉头痛,感觉呼吸加速,感觉束手无策,感觉挫败。并且因此陷入自责、难过、丧失信心的困局。
其实,工作与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源于“自我背叛”与“自我欺骗”,只不过我们对此浑然不觉。阅读本书,你将跟随主人公汤姆·卡勒姆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在自我剖析的同时收获个人成长和领导力的提升。
我们往往只相信自己看见的东西,这种持续性的盲目,叫作“自我欺骗”,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在盒子里”。
在盒子里,我们无法客观地评价他人,无法专心工作,即使做一些正确的事,也会得到与期待完全相反的结果。在盒子里的我们会变得消极而疲惫,还会促使别人也进入盒子之中。只有走出盒子,停止背叛自己,听从本性的呼唤,我们才能轻松生活、高效工作。醍醐灌顶的一本书,帮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长期以来,自我欺骗这个概念仅仅被一些深刻的哲学家和潜心研究人文学的学者所关注。普通大众对这个概念一无所知。如果自我欺骗并没有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本来无关痛痒。或许,“触及”这个词还不足以表述其重要性。自我欺骗实际上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它影响了哪些方面?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人生?《别找替罪羊》这本书讨论的就是这些问题。
为了能让大家迅速地了解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这个类比:一名婴儿正在学习如何爬行。她在房子里费力地爬行,一不小心被卡在了家具下面。婴儿开始大哭,头不停地撞击着家具的底部。她被困住了,现在的处境让她感到极不舒服。她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赶紧逃离这个困境一一她更用力地摇头蹬腿,但却越陷越深。她更加动弹不得了。
如果这个婴儿会说话,她一定会把麻烦怪罪到家具上。毕竟,她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责任不在她。但问题确实是她自己造成的,即使她自己并不明白。面对问题,婴儿本能地做出了反应。然而她没有发现自己才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都不做反而是一种解决方法。
自我欺骗就是这样。它让我们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一旦我们开始盲目,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自我欺骗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模糊了我们对他人和环境的判断,让我们不能做出明智且有效的决策。自我欺骗一步步消耗了我们理智和幸福感,它与“家具”无关。
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帮助人们解决“自我欺骗”这个核心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自我欺骗及其解决方式已使很多人深受启发。人们借此开阔视野,坚定信念,重燃希望,增进互信,更好地发挥潜能、达成目标,满足感和幸福感也增强了。如今,无论是组约的企业家、日本的政治家,还是巴西的亲职团体,他们都能发现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因为每个文明社会中的成员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困于来自个人和社会的“自我欺骗”,而找到摆脱自我欺骗的方法,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可能,也便有了前进的方向。
——《别找替罪羊》前言P01-02
南茜是A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今天,她要约见经营部的一名员工小倩。小倩被约谈的事件是因为被直接领导投诉不服从工作安排。起因很简单,公司因为业务问题提前放假,部分员工需要继续上班。小倩是其中之一。面对公司通知,小倩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就自己给自己放假了。直接领导回到公司,很生气。投诉到人力资源部。
南茜和小倩的谈话进行了十五分钟。
南茜:小倩,你来了,请坐。
小倩:南总,我错了。
南茜:哦,说说。
小倩:我没有请示领导就按公司通知执行了。
南茜:嗯。
小倩:可是公司通知说可以放假了,我也没有什么事情要做了。
南茜:这么说,你并不觉得自己有错。是吗?
小倩(委屈):南总,我是按公司通知来的,而且我领导也没有给我安排工作。
南茜(耐心):小倩,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遵守了公司的通知。领导没有给你安排工作,那是领导的问题。是这样吗?
小倩:是啊。
南茜:你认为自己一点问题也没有吗?
小倩:是啊。
南茜:在咱们的岗位职责说明书第九条,以及员工手册第三章第二条,都有“及时主动向直属上级汇报及请示工作”,这一条,你看过了,并且签过字同意执行的。
小倩(脸涨的通红):我……我……
南茜:你的领导已经跟公司坦言了,他工作中间有失职,但是他有微信给你,让你不能放假,必须等他回来。这条信息你收到了吗?
小倩(沉默)……
南茜:针对你的情况,你对领导的投诉还有没有什么申诉的?
小倩:我没错。
……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常见到的“自我欺骗”的情节,小倩无视公司制度和管理制度,反而将责任推给他人,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一味地为自己开脱,她困在自己的盒子里,不愿意爬出来。小倩的行为和上文中的婴儿行为极为相似。小倩会说话,所以,她把麻烦和责任怪罪到领导身上,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责任不在她。
但是,小倩没有考虑的问题是:但问题确实是她自己造成的,即使她自己并不明白。
面对问题,婴儿本能地做出了反应。然而她没有发现自己才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都不做反而是一种解决方法。
面对问题,小倩本能地做出了反应,她完全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认为是公司没事找事。
自我欺骗就是这样。它让我们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一旦我们开始盲目,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自我欺骗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模糊了我们对他人和环境的判断,让我们不能做出明智且有效的决策。
所以,面对南茜的谈话,小倩始终不承认自己有错。自我欺骗一步步消耗了她的理智和幸福感。
所有管理与领导的问题,都来自“自我背叛”与“自我欺骗”,都来自将失败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替罪羊)的心理模式。怎样才能走出这种死局?《别找替罪羊》将会带给你答案!
我们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经常会遇见这样的场景,特别有些人,一直生活在盒子里,功劳全是他的,过错全是别人的,一点小功就沾沾自喜,有了责任推三阻四,巧舌如簧。自我欺骗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多家庭,甚至包括很多机构和公司都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而他们却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就都被困在了“盒子”里。盒子里的人通常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自己认为已经看到的,却不知道那些不一定是全部。就像盲人摸象,你对局部的理解不能代表整体,这样就容易造成误读,利用错误的信息去对待别人,就会给对方造成伤害。“自我背叛”的人,往往内心觉得要为别人做些什么,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于是,他们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他们用一种自以为正确、公正的眼光看待现实时,看到的现实是被扭曲的。所以,就在自我背叛时,他们进入了盒子。在上面小倩的案例中就是这样,她其实知道自己有错误,但是她更认为这是领导的错。是因为领导的错才导致了自己出问题。所以,她不知不觉中就背上了自己的盒子。
长此以往,盒子就成了他们的特质,并会一直带着这个盒子走下去。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怎么办?这个局,怎么破?是死局吗?如何拯救盒中人、局中人?
破局,从识别“自我欺骗”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