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年少时,父亲在外工作无暇顾及家中,她负责管教我,穿衣饮食学习交友,无一不步步紧盯,生怕偏差走错。
许是因为家教太严,长大后我反而放飞自我,一人在外读书就业恋爱结婚,遇事遇人和家里少有商量自己决定,独立又任性。
虽是母女,我觉得我俩很不同。她是典型的家庭妇女,一心一意操持家务依附丈夫儿女而活,而我即使结婚也是独立的个体,从财务到人格。
消费观念亦如是。
我爱新鲜喜欢就买,她重实际勤俭持家,两个人从出发点就不同,我花钱买时间,她花时间省钱。
我为了不伤衣物,避免掉某些材质衣物手洗麻烦购买了滚筒洗衣机,她却觉得此类洗衣机用水太少洗不干净,每每机器工作结束后又拿出衣物放入盆中漂洗几遍,费时又费力,多次劝说不为所动,非换成波轮洗衣机不能解决矛盾。
我讨厌洗碗时油腻的手感买了洗碗机,教她如何使用,告知实验证明使用洗碗机更节水更洁净,如果一顿的碗筷放不满机箱一天的碗积攒在一起也可以。几次演示劝说后她点点头,依旧话如耳边风,之后的日子继续手洗碗筷,每顿饭吃完不到半小时厨房已收拾干净。于是洗碗机成了洗杯专用机,只有我偶尔开动一次,用来清洗家中许久不用落了灰的各式酒杯。
我认为家务里最日常繁琐的是搞卫生,于是购买了扫拖一体机器人。为了劝说母亲使用,我反复演示力证虽然不够干净需要补充清洁,但日常使用吸狗毛扫头发已经很给力,有手机、遥控两种操作模式,不用遥控直接只按两下开关也可,十分智能方便。母亲对此表示不同意见,觉得每次清扫后要搓拖布倒尘盒清理滚轮,每天给机器充电太折腾,不如一杆拖把到底操作简单且无噪音世界清静。
我继续买买买,抱着天真想法。以为买进擦窗机器人就可以不用再喊钟点工,买进保鲜袋压热塑封机就会代替食物封口夹,买进体感游戏机家人会在玩乐中锻炼身体,买进胶囊豆浆机日常一键冲泡各人喜欢的豆浆、奶茶和咖啡,然而它们无一例外用过几次后在角落里躺灰。母亲继续用她几十年如一日的方式生活,我买的各种机器她毫无兴趣。
今年一场病辞职在家休养身体,我终于有了大把空闲时光,不再需要花钱去提高效率节省时间。母亲还是任劳任怨承包家务,我依然坐享三餐不需要做清扫和整理,那些电器也没有多几次使用它们的机会。
忽然明白,不管使用那些电器与否,她在她已经固定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下给予了我她认为最好的照顾,不管是干净的衣物、可口的食物还是节省的金钱和时间。而我付出的,不过是在淘宝上手指一点,购买了自认为能帮到她的电器。
父母给予儿女的付出大多比儿女的回馈来得无怨无悔和深重,就像机器的便利,始终不及人心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