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应该给孩子们的童年多些美好的想象。
其一孩子的定义是什么?
是不成熟,心智不完善,是情绪敏感,一句话叫做“孩子脾气”
没有理由用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这不是孩子的错,人的成长曲线就是这样的。成熟稳重的处事方式,强大心智模式,以及稳定的情绪状态,依托于什么?
是经历,是经验,但是一个孩子他能有多少经历经验,你让他早早的接受现实的各种竞争、失败,不能哭、不能闹、要成长要总结反思,然后起早贪黑?这是成人的标准!!多辛苦啊!大人这么做都受不了,我们已经活的很累了,然后就强行加在孩子身上?
不行的……
家长都做不好拿什么教孩子
其次,孩子的情绪和心智的发展肯定没有大人坚强,遇到事情挫折搞不好就变成了自我怀疑和否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词叫“断奶”,说的就是20多30岁的人心智还不成熟…
早早的接触现实社会的残酷,对于家长的要求更高,要及时观察鼓励,还要给予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面对孩子可能突然到来情绪崩溃,要正确引导,要帮助鼓励恢复。但是很多爹妈自己情绪都不对工作还忙,以及自己都做不好怎么教育孩子?
我怎么看?
但是通过童话的引导,构建合理的道德观和稳定情绪状态,逐步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用童话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自我学习成长纠错的一个状态,这对他今后进入终身学习是有好处的。
得到商城里各种童话书籍和儿童成长专栏说的就是这样的。
孩子嘛,玩就好了,着急做什么,重要的是孩子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一个自我迭代升级纠错的习惯,这就够了。
人的终极目的是“幸福”,而幸福是相对的,幸不幸福在于主观判断。
一个童年里只有奥数,竞争,现实…这种童年能有一个好的情绪状态吗?就算是长大后得到了一定的成功,心灵心智的缺失、美好向往的缺席能够幸福的起来嘛?
如果一个人的童年都感觉不快乐,那么这个人的一辈子该有多可悲?
综上所述,我认为给孩子童话,逐步培养,可能是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