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聊天,她提到听了《乡土中国》特别有感触,从小农村长大的孩子,对“土地”有着自然而然的亲切,所以她现在特别想换到一楼的房子,想种水果、种菜,再种点小花小草,多么的惬意呀。
看着朋友滔滔不绝勾勒着一幅向往的生活,我的思绪也回到了小时候那一小片的菜畦。
小时候,爸妈单位还没有搬迁,是个大院子,每家每户分几间房间。楼下是一大块的空地,空地中央是个大水潭,平日里便是孩童们嬉戏玩耍的乐园。一到冬天下雪,堆雪人、打雪仗、捉迷藏,好不热闹……后来单位集体搬迁,每家都有了自己的商品房,孩子们玩耍的大院没有了。好在食堂对面还有一大块的未开发的荒地,于是每家每户就分到了一小条的菜地。童年时并没有对这块菜地有什么好感,因为它的存在伴随着我每天下课需要做的功课又多了一项“浇菜”,尤其是夏天,每次进入菜地,仿佛士兵进入丛林时的那种忐忑,因为时不时的,我就是满身包的出来。也许只有回忆时它才最美,菜地里有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前部分有玉米,中间有西红柿、茄子、黄瓜,后半部还竖起了竹篱笆,种上豆荚这类可供藤蔓爬行的蔬菜。每个季节还都不一样,最开心的就是丰收时一家人品尝着自己辛苦种出来的菜,再讨论接下来可以种点什么不一样的蔬菜。
那单纯而美好的童年呵,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