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休学之后,我再也没见过X,后来返校她又留学美国了。算起来,整整俩年没见。
今天,她只在微信里问了句:在学校吗?我就预感,她回来了。
她果然来学校了,谈笑起来还是一样没心没肺,快活了当。尤其是她对世俗生活那种与生俱来的适应、领会能力,仍旧是我熟悉的样子。
虽然这么久没见,但再聚的时候其实不会太尴尬,可能我早就明白她就是这样的个性。这样的朋友,像一杯清茶得趁热喝,冷掉就不会有什么回味了。只记得热时候的回甘。
当你对朋友的感情有了预先的判断与期待值,而一切如你期待的那样,不多不少,这样的友情维系得刚好。彼此也都能明白接受。
然而,当你高估了对某个朋友的期待值,许久不见后,一旦你们的话题变少了,重新构建了各自的生活圈,那种尴尬与失落感自然不言而喻的。
我与Y朋友就是属于后者的状态。我们以前处的很好,即便我休学在家期间,她出去旅游仍惦记着给我寄明信片。可能我把这份惦记看得太理所当然了,一直以为等我回学校,她还会保留这份感情不变初心。
然而,现在我们只剩下打招呼了。我们彼此重构了社交圈与生活节奏,有时甚至忙得没有一声问候,怕打扰对方。
感情有时确实是等价交换的,你投入了多少期待值,另一边自然会回应你同样的期待。心意轻重与否,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