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辛勤努力修成了正果,使得很多同学希望到大学要抓住青春的尾巴。
看了那么多文艺作品和电影,才知道以前的大学生真的那么朝气蓬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论是文学哲学戏剧还是其他的领域,早先在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确实是更好一些。到了(男主)这一波理工科的学生,大家时间基本上都用来学习和考级考证了,对于考试升学工作之外的事情,知之甚少关心的更少了。“君子不器”这句话是过个很多年之后才读到的。这个也正常,毕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从解决自身的问题开始着手。多年工作以后,看了余华的《活着》,更加体会到生活不易。
虽然选修课上有一些文科类的课程,对系统的提高人文素养帮助却不大,虽然有的课程老师也很有趣,讲的也很生动。再加上那是个没有网络,没有电子书的时代,大部分人的眼界也就局限在学校里和图书馆里了。学校对学生的期望也仅仅是好好学习,努力毕业找个好工作。这个确实是第1位的事情,毕竟我们不能脱离现实生活。
大学里的花前月下总是让人羡慕,经过了大一第1个学期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之后,已经有先觉醒的部分男同学开始下手了。班上的女同学资源有限,稀少的优质资源也有。这是那些先知先觉的男同学,率先吹响了爱情的号角。于是班上的同学们就纷纷一对一对的进入了爱河。外貌好,气质佳,还有闲钱去送花的优先。虽然老师们一再强调,大学生太年轻了,大部分都不会有结果的。可是同学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在爱的长跑中向前冲。大多数的爱情都很淳朴,这也是校园爱情和工作后爱情最大的区别吧。一起吃饭,一起上自习,一起出去活动。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就尽量在一起。在班级赛季活动中表现的既亲密,要有足够的距离。恋爱中的男人总是很容易激动的,喜也好,悲也好,都在脸上看得见。大四是一道坎儿,有的恋人过了这道坎儿,有的不能过去。恋爱双方的总要有一方要做出牺牲和让步,才有可能让这得知如意的爱情之花,继续开放。不论是到男方的家乡还是到女方的家乡,异或是到陌生的大城市,都是对生活能力和爱情的一种考验。有些正如老师所说的那样,到了毕业前自然就分开了,但也还有另外一些情侣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爱情,不畏艰险,勇敢选择在一起那些情侣,大部分毕业的时候在一起的,还是能够修成正果的,因为相信爱情相信爱人。
谈恋爱是我们这些大学生长大了的一个重要标志,另一个就是喝酒了。虽然李白能够斗酒诗百篇,我们不能。不过,趁着真醉,假醉的状态发发牢骚,吐吐苦水,做点想做不敢做的事情,也算是酒没白喝吧。有人喝高了话多,有人唱歌,仿佛所有的困难和不如意都能随着说话和唱歌烟消云散。不仅男生喝,女生也会喝,喝完了还会去闹男生宿舍,只为同宿舍的女生毕业分手鸣不平,怒斥负心人。喝酒的故事绵绵不绝,难忘的是毕业酒,想说的都要说出来,要不就没机会了,青春易逝,我们也只是铁打的校园中的一波学生罢了,还会有学弟学妹接着进来。
慢慢的,青春就成了相片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