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从小就向我灌输的一句话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习惯成自然。靠着(自以为是的)强大的统筹能力,在工作之外,利用零散时间和零散工具,努力维持着家里最大程度的干净与整齐。
然而,每次妈妈驾到,依然会给我里里外外的打扫一遍,不管我需要与否。
令人好笑的是,小姨家才是真正需要来个彻底“断舍离”的,家中各处堆满东西、包括阁楼上。只是,到我家为数不多的几次,都要抓住边角料的时间、逮住某个角落擦擦拖拖摆摆整齐。
总体来说,我父母家、小姨家,都有着非常强迫式的打扫卫生的习惯。父母家是整洁干净的、小姨家会因为东西多而显得杂乱。
先生家是另外一种情景。每次我们回,看到客厅的电视机柜前摆着的各种未开封和在用的营养粥、茶叶、暖瓶、水杯等等,我就一次又一次的明白了先生的书桌上为什么会放着腰带、糖果、药品等等。
刚结婚的时候,我还会给他收拾一下。后来,也是没有精力的,更多的是不想干预他的生活了。就让他放飞自我了。我呢,选择不进去他的书房。眼不见心不烦。
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偏爱整洁,还有那么一部分人就是喜欢随意。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说越是保持桌面整洁的人,内心更为复杂;桌面杂乱的人思想单纯。再对比下自己和先生,深以为然。
只是,最近两年更多的感觉是,除了日常的清洁,房屋需要收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西多。而真正需要的,能有多少?
整洁的房屋固然让人心旷神怡,但若天天囿于家务,绝对会减少发现外在世界美或者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