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中元、寒衣为中国古代三大鬼节。其中,清明是春季的节日,中元与寒衣是秋季、冬季之节,新中国未成立之前,一直到中华民国,中元节都非常繁盛。后来,因为破四旧,中元节凋零。不过,中元节是真正祭祖的节日,清明与寒衣,都有其实用和功利性。清明踏青,寒衣送衣。
二十四节气里,清明名列第五,农谚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说的是,清明前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土地滋润,正是种植各种农作物的好时候。江南三月,莺飞草长。清明节恰好在三月初,所以也是最好的踏青日子。
据说,清明最早只是节气,成为节日,与晋文公和介子推的故事有关。所以,清明节又叫寒食节。祭祖是古人的一件大事儿,所以,唐朝宋朝明朝清朝,清明都会放假。到了中华民国,更将4月5日这天当做法定假日。巧合的是,中华民国的蒋委员长、蒋总统、蒋介石就是在1975年4月5日去世的。2008年开始,新中国也将清明定为法定假日。不过,假日时间却在1日到3日之间。今年清明节就只有一天假期。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清明节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前面说了一大堆,现在开始进入主题,为什么清明节成为最盛大的祭奠节呢?也许,介子推的故事是真的,但是,这样一个故事真的还不足以成为一个民族盛大的节日。而且,不仅仅是汉族,满族、壮族、苗族、赫哲族、土家族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都有清明祭祖的习俗。
说到这个问题,还要从中国古人的生死观和生命观去找原因。如果单单从祭祀角度来谈,清明不是最好的日子,因为这段日子雨水多,农事繁忙。但是秘密也正是这里。单从“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这一农事上看,清明前后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成为祭典日,正是对中国古人生死观和生命哲学的最好演绎。不知生,焉知死?没有生,也就没有死。
不过,如果单单这样解释,还是不够完全充分。今年清明节,从深圳回湛江祭祖,看到很多人家浩大而盛大的祭祀场面,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要将清明节作为最重要的祭奠节的意义和逻辑:清明节是一个播种和繁育生命的最好日子,也是需要铭记和感恩的日子,而祭奠和祭祀,则是最好的铭记和感恩方式呢!
2017年4月5日鹏城上午
(收听更多,请关注公众号“黑白咖啡钟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