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第18课法师讲解笔记,内容如下:
1、 心是性起妙用,这个心称为佛。佛在哪里?在心。达摩祖师说:心外无佛。形象上的佛是什么?是你心中的佛,因为在你自性心起功能当下,所有外在一切都是心中的幻影而已。心起作用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心起妙用,用六根表达出来。心是根,法是尘,两者犹如镜上痕。入法界叫佛知见,众生见叫迷。佛也称为道,道也称为禅。性、心、佛、道、禅是同一个意思。
2、 妄尽还源,先要认识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叫见性。认识自己有一个摩尼宝珠,摩尼宝珠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
3、 镜子里面的影像跟镜子是一体的,所以众生跟我是一体。有为法进入到心里面就变成无为法,因为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 为什么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有有为法,进入心全部都变成无为法。比如:我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我是有为法,因为我会生灭,会生病。我一定会经历四个阶段:生老病死,所有的东西一定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六道都一样。可是我是有为法,请看我,我是你的什么而已?是幻影,幻影叫无为法。因为它不生不灭,它是虚幻的东西,哪有生灭。一切心生法种种生,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毕竟空。我怎么会空呢?就算死了,也不会空。为什么?死了业没有空,因为我死后,比如化成灰烬,散在虚空还是存在啊。为什么?物质不灭定律。灰烬变成气体,气体、液体、固体,它是三个在变化,所以物质不灭定律。可是,我这个不会空。但进入到所有众生心里面,我就是空。为什么?影像而已,所以叫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
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不是讲外在的东西,佛法如果从这点来看,你无法进入佛法。为什么?你永远矛盾。可是这是什么意思呢?一切入法界,入法界的时候,再坚硬的东西,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为什么?它是你心中的幻影而已啊,幻影不是毕竟空,不然是什么?一只大象在镜子里也是毕竟空,大象怎么会毕竟空?进入镜子就是毕竟空了。可是所有的物质环境都是我们内心里的毕竟空。会有例外吗?没有。如果有例外的话,那么多的物质进入到你的心,你的心不拥挤吗?比如有一天你去看球赛,去东京看奥运会,开幕典礼上有十万人进入。你说,我不敢去,因为我心脏会负荷不了。十万人,我心脏会负荷不了,我会承受不住。你的心普周法界,再多的东西也容纳得了,有什么好怕。可是有为法的空间,你容纳不了。可见,我们的心,一直没有例外,是无为法,无为法叫无生法忍。
5、 开悟与否,成就与否,总在遇缘不同。不是要找摩尼珠,不是佛陀给你摩尼珠,摩尼珠本自具足。
6、你的心不会死,你的自性不会死,只有你的肉体会死。肉体所牵涉的因缘,你都要放下,放下不是要放弃,放下是承担,不是放弃。放弃是断灭相,这就错了,为什么?因为这个缘还没有结束,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你当一个家庭主妇,就要做家庭主妇做的工作。你是公司的老板,你就要做一天公司老板该做的事。不是学佛了,你什么都放弃,这是不对的,你走偏了。空、有两边,你走偏了。但是有,这边,你没有办法放下,所以你要走中观。什么叫中观?色非色,空非空,一切随缘妙用。现在我扮演什么角色,是我的因缘。可是这个因缘,自自然然因缘灭的时候,你就会换跑道了。你问,什么时候换,就等因缘来再说,现在不用先预期。
7、 要随流认得性。性,认得以后,其他不再畏惧了。任何事不用在意,没有一件事可在意。
8、 修苦,从苦放下来修。苦是你内心的执着才会苦,不管碰到什么环境,都是过去生中的因果,所有的因果都是幻影。幻影是假的,所以你不要着心,不要放在你的心,你要懂得放下,放下不是强迫,而本来就该放下。
9、 戒分为有为戒和无为戒。尸罗四义戒,第一戒清凉,第二戒安静,第三戒安稳,第四戒寂灭:本不生不灭。本来无生是受菩萨戒。戒相叫法条,等于法律,在法条里面有戒相的戒。同样佛教徒你受三皈五戒,截然不同。根本戒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吃素,不要看到人家不吃素就鄙视人家,这是不同的因缘,你不能强迫人家,也不能看对方有没有修行,用这个来做标杆。破执着比执着吃素还要重要,因为不能了脱生死,跟吃素无关,跟执着有关。因为你一执着,三恶道就下去了,了生死不是用相上的苦行来做,是心中的清凉、安静、安稳、寂灭。
10、心如镜子,所有镜子里面的影像就是镜上痕,这个叫法。什么叫法?法是境界的东西,外在的物质,进入到镜子里的那个影像,一律称为叫做法。既然是镜子的影像,所以它就是镜子,所以叫心法不二,即心即法。为什么?因为镜子能显出幻相,镜子显出影像的影相,不是镜子是什么?从这个地方更要体悟,所有外在所有的境,境界的境,还是物,还是色,所有一切外在,四大假合的东西,进入到所有众生的本心,一定变成了蕴,蕴叫做法。所以心经讲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它告诉我们照见,不是叫我们修。什么叫照见?因为心如镜,心光,心就是镜,法就是尘,尘就是法。尘就是整个镜上痕。
镜子本来无一物,但是本来无一物的镜子能生万法,什么叫能生万法?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本的意思是本来,不是修来的。何其自性,本不生灭,这怎么会生灭。何其自性,本不动摇,这怎么会动摇。虚空那么大,怎么会动摇,动摇是外面的东西在动摇,动摇进入到镜子里面也不会动摇 ,镜子怎么会动摇。何其自性,本自具足。它具足,所以功德都在里面,它如虚空一样,功德都在里面。你从出生到现在,什么都不做,只端坐在那里,你就是大菩萨。为什么?我什么事都没做,自性的功德,你都没有做什么事情,只要你不执着,你就修十善了。你只要不执着你就不贪、不嗔、不痴啊。你如果执着,就没有十善。你只要不执着,不贪、不嗔、不痴,你就不恶口、不两舌,你都没有犯戒,当下具备十善。众生本具十善,这叫止持,你不做就不会犯戒。
11、什么叫无所得故?一切都是假的,完全都无所得,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所以心无挂碍无挂碍故,为什么无挂碍?都是假的,挂碍什么。为什么不恐怖?因为是假的,你不挂碍就不恐怖,所以远离颠倒梦想。什么叫颠倒梦想?看世间为实有叫颠倒梦想。那叫颠倒见。为什么要守戒?戒是清净戒,因为摩尼宝珠,是黄金不是金矿,因为你不知道,所以认为它是被沙所蒙蔽的东西而已。我们现在知道了,怎么办?要重重熏修。
12、众生从因地修,我们的因心就是如来的果觉,它是一不是二。直接入果觉就是在因心的当下,不需要次第,真的不用次第。所以楞严经说:次第非真佛。修行如果还需要次第,非真佛,什么叫真佛?当下顿悟就是佛。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佛,然后怎么样?保任住,再来熏陶。什么叫熏陶?让自己更加笃定,不是修来的,是见地来的。
13、在家人最大的戒,三皈五戒。为什么一定要三皈?出家众当然你要三皈,在家众也要三皈。为什么要三皈?三皈的三,即是佛、法、僧,也叫三宝。三宝分成两个,一个叫外三宝,一个叫内三宝,佛即心,心即佛。因为心本来无染,心本无一物,所以你要觉悟这样的道理。所以觉称为叫做佛。觉是什么?不见一法即是觉。什么叫不见一法?因为讲到法,法是什么?法是尘。法是你心里面所产生出来的幻影。那叫做法。不见一法意思是,不是没有看到幻影,它就是幻影。我不执着,这叫不见一法。不见一法是不会被法所束缚。所以,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为什么叫观自在?就是不见一法。
什么叫不见一法?就是五蕴皆空。什么叫五蕴皆空?因为所有的五样东西,色、受、想、行、识都是蕴。蕴是什么?蕴就是法,影像。你了解到这个,你叫皈依佛。为什么?我们本有的觉性,本来就不染一法。如何知道呢?镜子不能现出什么影像,镜子没有沾染,这不是修来的,这是本有的觉性,这样叫皈依佛。
什么叫皈依法?法即正也,阿搙多罗三藐三菩提,叫无上正等正觉。什么叫正见?出世叫正见。什么叫邪见?世间是邪见。什么叫世间?着相叫世间。什么叫出世?不着一法叫出世。你要皈依的是这个,这个叫正。做善事跟正邪无关,你做善事不一定是善,因为你帮助善的这方面,你认为的善,可能你帮助的这个人,他在作恶。世间的善跟恶都没有一定的标准,时代在变就变。世间的戒相,世间的法,没有绝对。佛法是绝对,就是回归自心的正。正不是正邪的正,不是善恶的正邪,是心本正。为什么本正?因为入法界,皈依就是回归,就是让它变成正常。
什么叫皈依僧?僧叫做净,为什么僧叫净?净不是物质跟外在世间上的净跟秽,那个是二元相对。是讲自心的本净,它本来就净,本来就没有污染。所以,三皈的意思就是要回归本心,这才是真正的三皈。
14、回到我们本来的觉性,这样才是真正受三皈,你懂的受三皈,但是我们还活在这个世间,怎么办?再假借外在的三宝,来提醒你内在的三宝。什么叫外三宝?佛陀的画像、经书经典、出家人。让看到这外三宝的众生知道如何清净。没有外三宝,你内在三宝就没有依止、依皈。外在三宝也要,重要的内三宝:就是觉、正、净。回向自己的自性叫三皈,皈依三宝的觉、正、净。
15、无愿,本来就没有众生可度,哪有什么愿,你发完愿以后就把愿放下的愿才是真愿。所以你要发什么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众生是本无众生可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本愿出来,自性烦恼誓愿断。什么叫自性烦恼誓愿断?本来就没有烦恼,有什么可断。再来,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性法门誓愿学,什么意思?本来就是自性具备的法门,你要学什么?佛道无上誓愿成,自性佛道誓愿成,你本来就成佛了,还要成什么佛。
16、圆满自性叫善,何其自性,本具圆满。本具圆满,毫不缺失。自性圆满是怎么来的?是借着皈依,三皈而显现的。因为三皈,就是皈自性的觉、正、净。这个善就是我们的自性。所以借着三皈,引发我们原有的自性,这就是佛法之平地。什么意思?所有的佛法都是由这里做基础的。平地一到,佛国就到。其它是而有差别的修行熏陶而已。这是菩萨要做的,所以菩萨要显现四德。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不惑青莲,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