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小雨,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下个不停。
对,这句歌词正应了我们那儿的春雨。它若下起来就是这样不急不慢的,静悄悄的,密密的,像牛毛,整个田野,村庄都被笼罩在雨雾之中。绝对听不到雨打在树叶上,小麦上那种唰唰声,更不会有落在瓦片上,马路上噼噼啪啪的声音。
这种的雨如果能连续下个三五天,我妈会喃喃自语地抱怨着:“这天老爷一直下,一直下,什么时候是个头呀?”因为她需要干的柴草生火做饭,连阴雨让整个世界都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火柴头擦不几下就脱落了,有时要同时几根凑一起同时擦才能引着,柴草也是潮的,好不容易引燃了,但人也呛的咳嗽不断,涕泪横流。看吧,每到做饭的时候,外面看着各家炊烟袅袅,一派祥和,实际上,各户灶房内早已浓烟滚滚。如果你再稍一留意,就会听到这家的妈妈骂自家的孩子连火都不会烧,那家的老婆抱怨老公不劈些木头当柴烧,光知道吃!
牛把前蹄跳到槽里,羊咩咩直叫,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可以共情的到,它们被圈的不舒服极了。这有时候也惹得妈妈劳力唠叨。
不过,这春雨也不完全让妈妈烦心。如果正赶上小麦开始分蘗拔节的时候,这时候小麦是既要雨又要肥。哪有这样的雨更滋润庄稼的呢?润物细无声,就那么静悄悄的,就那么不紧不慢地,均匀地洒在每一株庄稼上,仿佛在对它们说,不急,慢慢来,管够。施肥也成为一件省力又省时的事,只须披着雨衣或塑料纸,胳膊上挎着个篮子或端着一个脸盆,把肥料撒进田里,和着雨水一同浸进土里,钻进庄稼的根系中。绵绵春雨保证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与发潮的柴火,急的乱叫的牛羊相比,这些又算什么事呢?妈妈又欢喜这春雨。
说实在的这雨对我一点好处都没有。我很发愁,咋去学校上早自习?这种雨最透地,路面上早已到处泥泞,自行车是骑不得的,否则,前后轮很快塞满了泥,有不服的仍要骑车,半路上有塞的实不动只好扛着的;有扛不动的,就使劲推,推不十几米远,轮子就再也不转了,只好就近取材,从树上扯根树枝,边推边把轮子上的泥巴弄下来,不一会就浑身大汗,头上冒着热汽。有的推车推生气了,不再去管这轮子转或不转就拼命往前推,很快轮子就不转了,路上留下一道长长的滑痕,真不知道他是生这路的气还是自行车的气,等他气喘吁吁地停下来时,双手扶着自行车的无奈状,又心疼又好笑。
不能骑自行车只好走着去学校,步行要一个多小时,关键是中间只有一个小村庄,其余都是田地,中间还有一座小桥,据很多人讲,他们在桥上见到过鬼火,蓝莹莹的,忽闪着飘忽不定。鬼火我是没见过,但桥底下被扔的死婴我倒是见过几次。每次经过那里,哪怕是骑自行车,只要是我自己,我都会暗暗给自己打气,别害怕,别害怕,这样会把自己吓死的。
人要逼,马要骑;困难像弹簧,你若它就强。那个时候还不懂得这些道理。但真正懂了的时候,才发现这些道理都是人们对其生活经验的总结,对自己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在某段生活经历之后觉得这个道理是有道理的。
就像现在这个现实,早上一定要赶到学校上早自习的,那个小桥是要经过的。焦虑,害怕,发愁让我不由自主地抱怨这天气,但无论怎样的心态,这个现实是要面对的。一场春雨,两场春雨,,,我学会了在路上默默复述学习的内容,不知不觉就过了那座小桥;我学会了去想一个人的好,我会感动,想着如何报答他,会想着和他一起开心的点滴滴,有时候我也会想到他的坏,但是我好像一下释然了,谁能没有缺点呢?不知不觉间又过了那座小桥。一个,两个,三个。。。。,我找到好多过桥的法宝。但是,从中我悟到的东西,形成的习惯却一直影响着我。第一,抱怨,发愁,焦虑是没有意义的,遇到问题想办法,暑假一到,我就去老师开证明转到了另一所中学,它校风不好,但离我家要近很多;第二,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找到比较好的办法;第三,困难是相对的,我所认为的困难,对大人来讲可能什么也不是,所谓的困难可能是自己想放弃努力的借口;第四,锻炼自己意志的最好方法就是默念,没事,扛一扛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