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醉,且舞红尘
文/燕赵北羽
(一)
认识若尘,还是缘自于书评群。一则《殷殷情切,沈三白与<浮生六记>》的文字,很快打动了我,也打动了众多其他的群友。不落人间烟火,细腻而又极似于工笔的情感抒发,想不出众都难。随着时间的流逝,对其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这是一个极痴情于读书的女子,一个极痴情于写字的女子。
按她所说,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给予了读书和写字。寄情于此,在现实的生活中,也许有许多人可以做到。但是我更重于在红尘之中与我有缘相识的人。
这种书痴样的人,有过几个。而寄自己写的书给我的,若尘是第一人。
(二)
《卷箷》,古朴雅意。实则为去心不死之草。去心,何必有心?去心,正是有心。若尘的文字里,清淡有之,热烈有之,怎得无心?
书分三卷:一,蹈香清浔;二,情恒如是;三,拈花是处。牵强解之,是否还是三家之意?
清为道,恒为儒,拈花为释。
读若尘的文字,看到其内在的修炼历程。古经必不可少,史必不可少,诗更不可少。大石桥的夜,我想是安静的。安静的可以留下阅读、思考、写作……
看不到尘世的喧嚣,读到的是内心的安宁,自然的恬淡,一个自称“小女子”的乐在其中。
人观与否,于我何求?花自绽放。
不争,乃为争。名不求,复自至。
点点滴滴,清清浅浅,一杯酌尽生活。读若尘的文字,留在齿间的是淡淡的茶香……
(三)
北国风光,似乎总离不开洁白的底色。无尽的雪原里,那突然而现的一抹鲜红,是点缀,还是主题?那行走着的、娉娉婷婷、灵动自在、婀娜多姿的身影,可是带来新生的火种?
南国的桂树,换成了傲气的白杨,挺拔的树干之下,有一美人在低头呤哦。风吹过,杨叶如流水般欢畅,美人的呤哦,节拍附于流水……混然,天成。
箫声,溶于夜色,略显凄迷,但不失明媚。没有人说,明媚只属于阳光。月色依然。
原野的空寂,将心中的声符,清晰地传向远方……
(四)
诗,言寺,言之般若,言与般若为邻,是巧合,是先哲?此言自非同凡响。
不知是不是因为格外对诗尊重,还是怕玷污了诗?于诗,素来敬畏。然触目者,又多诗人。虽有西狂华山之啸,而人间狂徒世代不止。
诗,亦属于狂人。只是骚客,变了模样。
诗,宛如处子,美在极致之时,必属翩然佳客。于嘈杂呕哑之辈,即是唐突佳人。
诗,复如灵韵,无弦之曲,众妙之音,诵之,犹甘醴过喉,美在真香。
狂徒如我,只做牛饮。
(五)
心必透彻,三家各言其志:
儒家曰:诚心正意;道家曰:虚室生白;释家曰:古镜不需磨。
后世王守仁先生集其所成,谓之致良知。
物欲横流之外,醉眼无神;清静自凉之体,我心自安。
荡荡乎凡尘,生于此,逝于此。
人何无生?人何无死?生死如白驹过隙飘逸,一世属石光电火,刹那便是永恒。
所不同者,无他,心迷尔!
(六)
岁月如逝,谓之流年,清心嘉许,自不负韶光。
生命里的刺客,一身玄衣,登萍渡影而来……
是诗?是哲?还是无奈与悲凉?优美的句子,一样会带来深沉的感伤。而诗人,而哲人,就是在追求此等境界吧?以超脱,解放尘世间种种卑鄙的假象。换成佛家所说,一切皆为虚幻。
假的,你看到的都是假的。
生而我存,亡而我消。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
活人与死人的区别:我不在了。
山中花树,绽放凋零,且听天道。超越生死,无生无死,自必达观。
(七)
有相对于无,往往少了端重之心;
无相对于有,却往往又多了期待之心;是端重,是期待?但求心中之正。儒家有法曰:中庸。
人生有涯,有无限,无亦无限;人博有无,焉得为胜?
不若轻有,视有为无,不若重无,重无为有,无亦是有,有同为无。
有无之境,我自逍遥,得不喜具,失不悲归。静问自心,不与众生为竞,可否?
(八)
执著完美,人生理想;懂得放弃,人生境界;
无情,名山大川为之失色;有爱,细草叶尖亦发辉光;
黄钟大吕,乐动四方;小桥流水,美兹流觞。
大亦小,小亦大。乐动美兹,于我,不过左右心房。
脱去征战圣途的凯甲,换上窈窕淑女的红妆。
酒,献给朝圣的勇士,痛饮之余,切莫忘,酿于巧手的姑娘。
若醉,且舞红尘。
夕阳下,清风吹送,万缕幽香。
以之为记,赠若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