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自律
一种以拖延时间、追求完美主义、低效率为特征的约束自己的学习、工作方式。 ——宏瑾天
盲目自律是个“坑”
自认为很有发言权,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刻骨铭心。
以下为真实经历:
小学成绩中等偏下,中考逆袭考上全省重点名校。
目前就读普通双非一本。
天上地下的差距都体验过了。

为什么中考可以逆袭?最重要的是不计代价的投入学习时间——
为了高质量完成作业,不惜熬夜到半夜12点;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放弃了和朋友们出去的机会;为了保持名列前茅,将周六日安排的满满当当。
看样子是好学生的标配啊,没毛病啊。
可是你细品,“盲目自律”是祸根。
1.学习占据了过多时间,浪费了一去不返的中学时光,失去了很多本该拥有的美好回忆
2.文化课时间过多,丧失了很多全面发展的机会
3.最最最重要的是,“盲目自律”不仅痛苦而且贻害无穷
盲目的自律成祸患
“盲目自律”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
上了高中后,继续投入大量时间学习,抓不住重点,学习低效率,以自律为名,不敢出去玩、不敢谈恋爱。
即使这样面对高中大量且深奥的知识也显得力不从心,以至于在高手如林的环境里成绩不上不下。
越学越吃力,越学越痛苦,最后成绩不理想也是理所当然。
反观我初中时候的闺蜜,当时成绩跟我不相上下,但特别爱玩。
目前在某知名985金融学读书。
起初以为人家是单纯的聪明,后来才明白是人家学习方法得当,“正确自律”,即张弛有度、高效学习。
在翻看她海量高中照片时,精致的面容上常流露着甜蜜的笑容,春游、运动会、模联......都是我当时想都不敢想的活动。
再和那个土里土气、时常焦虑且照片都没有几张的自己比起来,总感觉自己荒废了美好的青春。

上了大学后的自己,正在逐渐从盲目自律的阴霾中走出来。
从排斥“懒”到崇尚“懒”
一年前,接触了西方经济学里的时间成本、沉没成本、机会成本。
时间成本
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产差额。时间成本准确地说,叫“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产差额。
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沉没成本
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它表示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存在形式有多种,比如时间、金钱。
真正明白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道理;
深刻体悟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正确性;
懂得了“聪明人根据机会成本做出决定。”
开始崇尚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自律方式。
从一开始的排斥“懒”到故意“懒”。
懒是高效的代名词(这里说的懒不是懒惰,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换一种更高效的思路或方式去达到目的,是聪明人的做法)。
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
因为懒人,世界上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发明,这些发明也便捷了生活。
懒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因为在一件事情上偷偷懒,才能省下更多的精力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正是因为懒,我们才愿意多动脑筋去思考做事的方式,而不是一味低效的应付。

自律使人自由,我认为这句话的前提是,正确的自律。
看不到成果的自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及时有效的反馈显得无比重要。
我将在下一篇介绍我正在践行和学习到的正确自律方法,欢迎前来围观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