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岛海风起----写给三平》 (90)

木棉花

                            木棉花暖

我曾经以为,黄花风铃木凋零了,再见应是又一年;我曾经以为冬雪不至,春雪就不必翘首等待;我曾经以为,错过的就是流水,再也不会回头。然而,一切的一切告诉我,黄花风铃木还开在另外的街道;冬雪会飘落在姐姐的城市;错过的,总会以另一种形式在街角、路口等着你,比如木棉花。

前年春节的一个傍晚,我的小区南门人行道上行走,忽然,一脚踢到了一样东西,很有质地感的一件东西。我心想,“什么啊?”我低头一看,是一朵硕大的红花。

“真是奇怪,这是什么花?”我拾起了那朵红花,抬起头四处寻找着,一眼就看见花坛里长着一棵粗约一人合抱的大树,高约10米,全树无叶,枝条上开了一朵朵花。我手中的花与树上的花一样的红。家人告诉我,它叫“木棉花”。

木棉花,这就是舒婷笔下《致橡树》的木棉花吗?我们还不懂得爱情,就早已看到了爱情的风景----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

是的,“木棉”,对那时的我们来说,它仅只是一个无声的词汇。我们无法感知木棉花“红硕的花朵”,同时,我们更不理解它“像沉重的叹息”,也不理解它“像英勇的火炬”。时空相隔、南北殊异、文化知识的缺乏、更没有电脑和手机,“木棉”实为天外之物,朦胧得只剩树干和红花。

等我真正见到木棉树,已过去三十多年。海南昌江的木棉花很美,满山遍野都是,是春天著名的旅游打卡地。我在海口时就听说,但没有去过。等我到了洋浦,爱人为我买了第一辆弯梁摩托车,为了磨合车,他骑行两百多公里去昌江看木棉花,但我还是再次错过。

现在,我要看木棉花,极其方便:我们居住的小区,主路两个花坛里有分别种植一棵木棉树,西门那一棵去年被台风“摩羯”摧折,连根取出丢弃了。行政一区浦馨苑西门有一棵木棉树,花开得艳丽异常。

如果在洋浦欣赏木棉花,最好的观景点在洋浦文化广场东面,正对着旺豪超市那个路口偏左一点就是,我叫它木棉花开的路口。

我与木棉花真正的邂逅,是我去年三月去滨海公园一角探寻火焰花和房车之时。我一直在拍照那个路口:洋浦文化广场、三角梅、大榕树、路边树上挂着的红灯笼、火焰树、落花等等。

我边走边拍,几朵落花闯入了我的视线:蓝色的海洋边,离红树林岸不远的路边,落花躺在午后的春日草地上,几朵硕大的红花,艳丽夺目。它们虽然掉落了,但一点也并不蔫巴,很硬朗的花瓣,有五瓣,外卷的,花蕊红色,雌性花蕊簇拥着一根长长的雄蕊,褐色的花托圆圆的,牢牢地托着花瓣。

我抬头一看花树,真是另一番动人之景:修长笔直的褐色树干,枝条纤细伸展,没有一个绿色的叶子,在枝条上直接开着很多朵大大的红色的花。

原来,这种不长叶子就开花的就是木棉花啊!我惊诧之余激动起来:这不就是与我们小区主路边两个花坛里种的木棉一样的吗?只是这一排木棉树----有五六棵---树干很细,树干仅有碗口粗,而小区的那两棵木棉树干粗壮,一人合抱。

如果说海边的木棉树是小仙女,小区的那两棵木棉树就是老婆婆。我很喜欢海边这一排木棉树,因为我至少看见完整的一棵“木棉树”的样子:树尖、树干、树枝和花朵。小区的那两棵木棉树,虽然身如巨塔,可是树头被砍了,一看就知道是两棵无头树,无论哪一回看它们,我都觉得它们不好看,都觉得它们既可怜又沧桑----它们一定是从某个苗圃或林地里迁栽而来。不知为什么,它们长得虽然粗壮,开花并不繁多,也不怎么艳丽。我一直认为,栽两棵无头树既不讲究风水,也不讲究审美效果,即便是春节时树干上挂满了红灯笼和彩灯也不好看,所以,我以前不关注小区这两棵木棉树,简直是漠视。

木棉花

海边这一排小仙女似的木棉树真是可爱极了。我希望她们怀抱一季的春情,我希望她们像怀春的少女张望情郎,我希望她们过着树们肢体健全的幸福而完整的海边生活,我希望她们诗意地洒满一径落花。

今年洋浦的春天,既燃又暖。这边火焰花如火如荼地开放着,兴高采烈地迎接着春天的到来,那边木棉花又次第开放,大有赶赴盛典的气势。火焰花加上木棉花,把整一个海边都燃起来了!火焰花枝繁叶茂,像披甲归来的勇士,而木棉花不同:它是赤子,捧着火红的心,一颗颗鲜活生动;它是仙女,浴出月光,全身赤裸裸,有枝无叶;它是英雄,鲜血染红征战的疆域,铁蹄卷起漫天的红尘与黄沙……

暖风吹拂,在海边闲走,真是赏心乐事。姐姐,我带你去欣赏木棉花吧。从彩虹桥东侧走到西侧,海边的木棉花尽情欣赏。姐姐,你看,这株木棉花树,枝干峭拔挺立,树枝绝不旁逸斜出,而是像手臂一样平平地伸长出去,在这一根根大树枝上又长出短短的小枝,上面直接生出了一朵朵木棉花。

木棉花

木棉花的姿态很美:初生的花蕾是绿绿的小圆球,好似跳动的五线谱音符,仿佛正在演奏一首动听的《木棉花之歌》;含苞待放的花蕾,绿绿的花托中绽出粉红色的花箭,似烛台一样;盛放的花朵,肆意挥洒笑容,深红的花瓣向外卷着,露出花心中的蕊……小蜜蜂在花间跳舞,比花朵都还小五倍的鸟在花枝上下跳跃着,真是令人心生喜悦!

再往前走,姐姐,你看,这株木棉花树新叶初成,叶子绿得似乎掐得出水来,它们在阳光下摇动着。这里,你看,阳光洒在一排花朵的背面,金光闪闪的。看着满树的花,我也认们它们是“英雄的火炬”!

落花

一路行来,都有赏花的、驻足拍照、拍视频的人。那么,“沉重的叹息”呢?姐,让我们去寻找落花吧。我来到了彩虹桥西侧,这里有两棵木棉花,可能因为台风的摧残,长得斜斜的,在椰子树的眼里,木棉花是在向它们致意和示爱呢。去年,除了洋浦广场正对着的那一排木棉树开花,其余的滨海带状公园的木棉都没开。不知这两棵木棉树饱吸了多少阳光和雨露,也不知到它们在黑夜中交谈了多少密语,一夜之间,树下的草地上残红一片,一朵朵花落在地上。这么美的木棉花,我还没有亲近过:我走近它们,一朵一朵地细看,有的花正正地落在地上,似金爵酒杯;有的花反扣在地上,好似一个异形小凳子;有的花侧躺着,仿佛一个即将一跃而起的羽毛球……我拍落花视频,忽然,“啪嗒”一声,一朵木棉花掉在了草地上,这种大而沉重的声音,小猫从高处跳落的声音也似乎比它更轻柔。哦,这就是“最沉重的叹息”?“沉重”倒是恰如其分,但“叹息”我没有感受到,我只感觉到它们就像在蹦极,从高空中兴奋地一跳!热烈而欢喜,绝无悲意!

我心想,“你这调皮的花,我来看看!”我捧起那朵落花,它躺在我的手心里,它竟然比我的手掌还大!我捡起最新鲜的三朵落花,把它们带回了家。

木棉又叫红棉、吉贝、攀枝花、英雄树等名,南越王赵佗曾向朝廷进贡此树,高一丈,名之“烽火树”。《西京杂记》将其以“珊瑚树”名载入。木棉是木棉科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皮灰白色,木棉的适应能力强,生长在海拔1400-17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和稀树草原,也可做行道树栽种。即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可发芽生长。从它的生长习性上来看,它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耐寒能力有限,因此多是生长在南方温暖地区。例如四川、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福建、贵州等省区。

《儋县志》载:木棉花,正月发蕾,似辛夷而厚,作金红浅红二色,蕊纯黄,六瓣,望之如亿万华灯烧空尽赤,结子如酒杯。老则拆裂有絮茸茸,土人取以作䄄褥,《泊宅编》云:木棉纺织为布,名曰“吉贝”。海南蛮人织以为巾,上出细字杂花卉尤工巧,即古所谓“白叠布也”。

木棉花,春季采收,烘干或阴干使用。木棉花味甘,性凉,入脾、肝、大肠三经,能治疗泄泻、痢疾及外伤出血,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的功效。广州人喜欢喝木棉花煲鲫鱼汤,用以健脾养胃、清热利湿。

叶曙明《广州传》里写,木棉是广州人最常用的衣服辅料之一。广州城厢,处处有高大挺拔的木棉树,番山上的木棉,更是连成一片,枝叶繁茂,春季开出满树红花,色若喷血,天地为之染红,非常壮观,故又有人把它称为“英雄花”;落花后满城飘絮,如同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漫天飞舞,又是另外一番美景。而木棉则是最好的保暖纤维。每到飘絮季节,人们便背着麻袋,到处收集木棉,做冬衣和被褥的填充料。又有资料说,木棉的纤维浮力大,也可用来作海上救生衣、救生圈的填充料。

木棉可用于纺线,见于日本冈田谦和尾高邦雄著作《海南岛黎族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载:“黎族织布的原料与他们在自家的旱田里种植的棉bui为主,织成的棉布是制作衣服的主要原料。在这里,麻主要用于织网,不用于织布。木棉有时可以用于制作被褥,却不用于织衣。”冈田谦还提到, 人们用脱粒机和纺车将田里种的棉花纺成线,但在纺木棉线时,她们却不用纺车,而是用一只手将纺锤吊起,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将木棉捻成线。黎族先进的棉织技术,造就了中国的纺织家黄道婆。

在文学作品中,木棉花常被用来象征高尚、坚韧、勇敢等品质。广州最早的一首竹枝词,写的就是木棉树下的女子:“木棉花尽荔枝垂,千花万花待郎归。”刘克庄的《木棉》:“几树半边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杨万里的《三月一十雨寒》:“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屈大钧的《木棉花歌》:“广州城边木棉花,花开十丈如丹霞。烛龙衔日来沧海,天女持灯出绛纱。”这些美好的诗词,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了木棉花的美。

……

木棉花茶
煮一壶木棉花茶,静听岁月的花落,遥思着素未谋面却天天见面的挚友,这是多么大的天恩和福赐!
有一种牵挂,叫三平姐姐对椰岛晓露的牵挂,发自内心和真心;
有一种思念,叫椰岛晓露对三平姐姐的思念,从春夏到秋冬;
有一种等待,叫手机拨了相思字,不答闲听彩铃起;
叩问时光:何时我俩煮一壶木棉花茶,我斟你饮,你说我听,回头一看,你正浅浅朝我一笑,暖意荡漾在心底……

(2025.3.5--3.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