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习惯一个人吃饭”在又一次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我在饭堂写下了这个自我安慰的标题。
如果你去饭堂逛一圈,你会发现:边吃饭边看手机的人,大多是一个人。因为,身处在庞大而嘈杂的环境中,面对许多三三两两的人群,孤身一人的人只有通过不断地看手机才能掩饰一个人的落寞。有人曾跟我说“一个人边吃饭边看手机也挺好的啊”,但这是个伪命题,如果你真觉得还好,你就不用一直看手机了。
很怀念高中无论干什么都一起的时光。那时时间很赶,可总有人愿意慵懒地倚在教室门口等你,等得不耐烦了还会进来拖着你走;那时没有手机,吃饭聊天时会看着对方的脸;那时的饭菜不算好吃,可因为有了陪伴,竟不觉无味。我还记得那时舍友最爱吐的槽是“饭堂的饭菜没油的!”但最终也嚼了三年……
可到了大学,那些温柔的陪伴终究还是被落在了旧时光里。不管愿不愿,不得不一个人吃饭的时刻越来越多,我相信很多人也会跟我一样不适应。一开始,我会以为是我的问题,会怀疑是不是我变得孤僻了?是我不合群了?毕竟从三五成群到孤身一人的落差真的蛮大的。
后来想一想,其实也不是。高中的我们,在严格的体制下被神奇(神奇在这里用作表惊叹的贬义词)地塑造成拥有相同的生活轨迹,即教室、饭堂、宿舍三点一线不断循环的个人。那时的我们拥有最大的相似度——穿相同的校服,吃同样的饭菜,上同样的课,有共同的目标——高考。因此,那时的我们很容易走到一起,感情也比大学的关系亲密许多。
但大学很不一样。在大学相对自由宽松很多的环境下,每个人的不同点开始凸显。我们参加不同的社团,上不同的选修,报不同的兴趣班,选择不一样的人生路……每个人的选择都独一无二,因此,在大学很难找到一个跟你生活轨迹相同还情投意合的人。这种情况,在大一相对懵懂的时期还没那么明显,到了大二,随着个人心智地不断成熟,每个人对自己未来方向的选择渐渐清晰:有人当了社团部长,有人进修了二专,有人选择了出国交换……这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被突然放大,导致不同的人很难再聚在一起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大一跟你形影不离的人会在大二突然跟你分道扬镳。
所以说,你们的散,很可能不是因为感情变了,而仅仅是选择不同罢了。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身边还是能看到有些人从上大学至今就一直腻在一块。她们是十分幸运的,毕竟大学人那么多,能找到跟你生活轨道平行的人真的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不管怎么说,一个人吃饭总是寂寞的,还是希望每个人都有人陪伴。
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一个人吃饭的尴尬?有,那就是叫外卖或者打包回宿舍,因为在宿舍一定有人陪你。但这终究不是万全之策,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相反,它只是一种逃避。之前朋友曾跟我分享过一位师兄对他说的关于大学生该怎么过的话:
热闹和安静都可以由自己选择。动的时候可以呼朋唤友汗洒球场,也可以流连每一间宵夜档喝酒聊天侃大山;静的时候可以一个人吃饭看书宅宿舍,也可以一个人散步骑车逛超市……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样,但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这样。
谁都想永远有人陪伴,谁都想永远不孤单,但相聚与离别是生活的常态,没有人可以永远待在自己喜欢的一种状态里赖着不走。岁月并不总是温柔,当我们被莫名其妙却又无可奈何地扔进一种新的让人不适应的状态里时,能做的就是锻炼自己的内心,尽快让自己适应,并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就想说:“我们一起吃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