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来自 千聊 费漠尘老师的21天转化负能量 ,所有的知识都是费漠尘老师的。
如何了解自己情感、核心需求呢?
其实一个人只所以迷茫、困惑、疲惫、不如意、无力、无助、焦躁不安,其实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恐惧,这是一体两面的世界要么是爱。当你处于爱中,你就不会有上述问题,很多人难以看到她的恐惧,她们只能看到迷茫、困惑、焦虑、不安匮乏等等。
这里费老师就不进行根源分析及理论讲解,我只会把方法交给你们,这样节省时间也不会消耗你们太多精力,免的绕来绕去。
当你在做任何事情跟人交往的过程,说话的时候可以很快了解自己内在需求是什么,也就可以了解自己内在本真是什么,你越接近自己本真是什么,越能找回自己。
找出一支笔和一张纸或日记本,通过以下对话,来认识到自己的内在需求:
一、我做这件事情,是为了得到谁的认可或欣赏?
二、我说这句话的意图,是想得到什么?
三、我和这个人交好,是为了得到哪些利益?
四、如果没有如自己所愿的结果,还会做这件事情吗?
五、如果没得到某人的认可或赞赏,还能做好这件事情吗?
六、如果你得不到任何好处,还会说这句话吗?
七、假设你所要讨好的人,没有满足你任何的情感或心理需求,你还会与他交好吗?
八、你做这件事情、交好这个人或说这句话,是否为了控制这个人或这件事情的发展?
九、事情没有如你所愿的结局、那个人也懒得理你的交好,你会有哪些情绪?
十、这些情绪的背后,是哪些心理或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请记住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恩怨,自然也不会无缘无故做一件事情,或交好一个人。
你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有不得而知的动机,或者是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让自己有安全感,控制事情的发展趋势或是为了得到认可赞赏。也可能是让自己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或是填补内在的空虚、寂寞等等。
所以不断的问自己,你做这件事情、交好、讨好某人,这句话到底是满足自己的那些需求,不需要批判自己的自私,如果没有自私也不会做到全然的无私,原本的自私是为了无私存在的。
所以请坦然面对自己的私心,承认自己有目的来做一件事,说某一句话或是讨好某个人。
当你拥有对自己百分比的诚信,你就获得人性的自由,从而做回真实的自己,从而更理性的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