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说明
- 儿子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不想骑车上学。我和他妈坚持不送(我们的态度很缓和,没与他正面冲突),从6:25 僵持到7:00 。最后他开始软了下来,跟他说了不送的理由:①坚守原则 (没有特殊情况,必须自己骑着上学) ②自己的事需要自己做,只能靠自己,不要总想依赖别人 (期间展开说了一下:学习也只能靠自己,父母,老师只是辅助)。他言语上表示接受,转变他意识的目的达到了(我也知道只是暂时的),时间有点晚了,就送他去了学校,到学校时让他放学自己走回来。
(二)反思过程:
事件的刺激和回应分别是什么?
刺激:
- 儿子愿意自己骑着上学,要让我们送,一直缠着我和他妈妈
回应:
- 态度缓和,表明态度,让他自己上学
- 不管如何的游说都不同意送
- 询问不愿意骑车上学的原因
- 开始的理由1 : 就是不愿意,没原因
- 我的回应: 这种拒绝消极原因,我不能接受,要说具体的理由
- 理由2: 天气冷,所以不愿意骑着
- 我的回应:可以多穿点衣服,其他同学也都是这样自己上学的
- 儿子理由3: 前天买的暖蛋味道太大,不好
- 我的回应: 暖蛋是你自己挑选的,你要接受自己的选择 ,下次买东西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比如考虑实用性等
- 开始的理由1 : 就是不愿意,没原因
我之所以做出这个回应的原因是什么?
- 我真正尝试更改与儿子沟通的方式, 帮助他形成正确的习惯,通过我言行的改变来影响儿子的模式
- 原来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发火,让他自己骑车,然后在他的恳求下送他。今天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打破固有的模式
- 哀求(儿子) → 没有原则的让步(我),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种思维模式: 只要哀求,就会同意。根据TMBRTM模型,我每没原则让步一次,在他心中哀求就同意的意识就加强。
有没有什么第一反应(模式)在起作用?
- 我
- 没有,这个事情发生后,理性对待,把他当成了改进儿子模式的方式
- 儿子
- 有,一碰到问题(与爸妈相关的),就有依赖的心理,让爸妈给予解决。因为只要哀求或死缠烂打,爸妈总会答应自己的需求
按照TMBRT分析的话,这个模式是怎么形成的?
- 儿子的行为
- 触发器(T): 爸妈可以协助做的事或可以满足的事
- 动机(M): 依赖爸妈,爸妈帮着做了,自己轻松 ,可以偷懒
- 行为(B):通过哀求或死缠烂打,达到爸妈协助或满足自己需求的目的
- 奖励(R):认知放松,不用自己去解决问题或能及时得到需求的满足
- 触发器敏感度(T):爸妈协助的事越多或越给予满足,越依赖,越想依赖
- 形成原因
- 从小,只要想得到某样东西或达成某项想法时,如果不给或不满足,就会哭或耍无赖,我们被他吵烦了,通常都会满足。所以,哭闹,耍无赖是带目的的方式
- 我们自己不能把握原则,让步无底线,没有最基本的底线
- 孩子在一次一次的探测中摸清我们的底线,并且不断的拉低我们的底线已满足自己的需求
之所以我有/没有这份动力,主要是哪里在起作用/出问题
- 通过最近的学习,我的认知发生了改变,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 认知改变的地方
- 孩子是没有那么好的自控力可以管好自己的(大人也是),实际情况儿子自控力差,已影响到学习了
- 学习成绩虽只是一个结果,但只有成绩好了,才有可能考取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对将来的发展来说,及高概略正确的事,会增加更好发展的概率。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提升自我的同时帮助孩子一起提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 不想让儿子到了我这个年纪才刷新认知,明白一些道理。要让他提早认知升级,增强竞争力
这一次我可以优化我的什么假设?
- 孩子教育方面,不惜一切代价(比如今天的迟到)去维护既定的规矩或准则
- 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的去和儿子沟通,儿子是能接受的,要有耐心
-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提升的过程
我和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否可以调整优化?
- 继续加强与老师的联系,需求老师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