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小镇上,有一条老街。
深巷、木房、石板街,老街很“老”,老得大家都记不得它原来的名字。
据镇志记载,这条老街东西走向,全长400多米,宽2.5米,分东、中、西三段,临街楼房多为木、石结构,很多属于清末民初建筑。
老街从清末民初开始,一直繁华喧嚣,商铺林立,还有不少老字号门店,曾经,它是小镇的商业中心。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老街上有服装店、手工店、茶馆店,还有粮油公司、木材公司等等,但凡当时在镇上有名堂的商店、公司,都在老街落户。每逢赶集,远近数十里的乡亲都汇集于此,十分繁华热闹。这份热热闹闹的烟火气一直延续到我出生。
我在老街居住的时间并不算长,如今回想起来,有种前世今生的感觉。
墙上悬挂的泛黄的照片,光线很难照进来的暗沉沉的饭厅,二楼天窗撒落下的一地阳光,褪色的明星海报附着曾经热闹的记忆,一走路就吱呀吱呀响的木楼梯和水泥阳台上绽放的各种花朵。
那年小小的我,站在那个长长的、狭窄的、老旧的木质楼梯前,身后是从阳台漫溢过来的阳光,面前是通往楼下的台阶,楼梯的尽头,好像一个黑黝黝的洞,却仿佛充斥着大千世界的所有声音。那次从楼梯上摔下去的事故,没有在我的身体上留下痕迹,却成为我所有记忆的起点。
老街上,住过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流淌过我的稚子童真。
春天,雨水灌满整条街,每一方屋檐都是一道水晶帘,行人们匆匆躲雨,孩子们踩着水花玩耍。屋顶蕨草疯长,井壁爬满绿苔,湿气在墙壁上开出霉菌的花朵,夜晚猫在檐上叫春,像孩子的啼哭。夏天,外面阳光炙热,暑气烤着地面,屋内却有凉风吹堂而过,玩累了在竹椅上午睡,醒来太阳已快落山。秋天,清晨薄雾尚未褪尽,食铺早早的都开了门,吃上一根金灿灿的油条,就一碗热腾腾的豆浆,一直走到学校,胃和心都是暖融融的。冬天,阳光是稀客,老人们都爱坐在廊下晒太阳,看行人过往,小儿玩耍。
也许那时的人们,谁也不曾想到,这条繁华了近一个世纪的老街会这样冷清下来。95年前后,小镇的商业中心就逐步开始转移,不再以老街为主,老街上的店铺因此开始慢慢减少。在现代经济的冲击下,年代久远的老街有些不堪重负,由于街面狭窄,交通不便,很多居民为了改善生活,也纷纷从这里搬迁了出去。
很多年后,我再回到老街,它已然不是过去的模样了,曾经住过的老房子也已经拆迁翻新。在街上穿梭的我,惊动了住在这里的老人,也惊动了自己,脚下还是青石板路,头顶还是从屋檐夹缝中落下来的阳光,仿佛时光真的倒流回童年最初的记忆中。小时候熙熙攘攘的老街,景色寂寥,沉淀如耄耋老人。幼年记忆在此发酵,时间在此停滞,它的一切似乎都变了,又仿佛从未变过。
有时候分不清留在回忆中的,哪些是鲜活存在过的,哪些是我自己编织的想像。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经在老街的屋檐下,看过无数场雨,想像过无数个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那是一个孤单的孩子和一条古老街道的交流。
一想到终有一天,老街可能会被城市滚动的车轮所吞噬,内心不免泛起伤感。这条街曾经繁衍了几代人,也见证了小镇的变化,那深藏在老街尽头不知绵延了多少年的旧梦,让它仿佛拥有一个沧桑、静谧而包容的灵魂。
晏殊说“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老街入梦,我的旧心事,你可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