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宦官为什么始终牛不起来,宋太祖赵匡胤都用了什么招?

宦官乱政,又被称为“阉祸”,他们把持朝政,祸国殃民,挟持天子,甚至废立天子。说起“阉祸”,以东汉、中晚唐、明朝为甚。像东汉的十常侍、唐朝仇士良、明朝王振、魏忠贤都是此中顶尖人物。而唯独宋代,宦官始终牛不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宋太祖制定的严禁宦官干政的“祖宗之法”

宋朝是很注意吸取前代王朝历史教训的,宋太祖开国之初,就制定了“祖宗之法”,严禁宦官、外戚干政。赵匡胤身体力行,“不受内臣所媚”,“止令掌宫掖事中事,未尝令预政事”。其后皇帝都能照“祖宗之法”行事,所以有宋一代没有出现汉朝和唐朝宦官弄权的现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以宰相为首的士大夫阶层对宦官势力的防范和限制

宋代中央集权的确立和士大夫对宦官的防范,也有效抑制了宦官的权势。宋朝外朝大臣掌管着对宦官的任命权和惩罚权,这样宦官就难以凌驾于朝廷大臣之上。

宋英宗刚继位时,宰相韩琦因为宦官任守忠“奸邪反复”,把他叫到政事堂,训斥他“汝罪当死”,这位皇帝身边的红人也只能像孙子一样乖乖听着。最后还是被贬为团练副使,打发到外地去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宋仁宗是个老好人,几次想给自己身边人谋个好位子,都叫宰相给驳了回去,宋仁宗也无可奈何。

秦桧虽是大奸臣,但他对宦官很是严厉,宦官见了他,“莫不股战”。

对此,脱脱在《宋史》也做了总结:“祖宗之法严,宰相之权重,貂珰有怀奸慝,旋踵屏除,君臣相与防微杜渐之虑深矣。”

三、限制宦官和外官宗亲交往

宋太祖时规定宦官“或有不得已而差出外方,止令干一事,不得妄采听他事奏陈”。元祐三年明文规定:“宗室不得与内臣之家为亲”。宋仁宗时,枢密使贾昌朝就因为结交宦官,不仅未能拜相,反而连枢密使也丢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严格控制宦官人数

“太祖初定天下,掖庭给事不过五十人”。赵匡胤以身作则,规定宫内的宦官不超过50人。宋太宗时不超过180人。宦官人数太少,形成不了集团势力,不能兴风作浪。

五、宦官的品级单列,以作歧视

宋朝为宦官设立了独特的官阶体系,以区别于文官和武将。宋朝的宦官机构有两个:入内内侍省,简称“后省”,其官员有都知、副都知、押班等;内侍省,简称“前省”,其官员有左右班都知、副都知、押班等。后省因为离皇帝更近,地位高于前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宋徽宗时,是宦官权势最显赫时期。宋徽宗时宦官人数近四千人,童贯掌军事,梁师成“典机密”。他俩和蔡京、王黼等并称“六贼”,六贼当道,坏事做尽,朝政更是江河日下。其实童贯和梁师成能够得势,也和身为宰相的蔡京、王黼纵容有很大关系。也有一些专家据此,认为北宋也是有“阉祸”,正是由于“阉祸”才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宋代的三省制 宋代沿袭唐制,名义上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延续有宋一代,三省的含义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三省建立比...
    子曰少怀阅读 11,329评论 3 17
  • 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要有定力,不随便转移方向,不被外界干扰自己的方向,不把重心放在别人身上。减少对别人的期待。 ...
    心_声阅读 1,144评论 0 0
  • “中正天和--明心 2019/6/24——''分享'' 40天 【中原逐鹿】【正心诚意】 【天道酬勤】【和衷共济】...
    小豆芽啊阅读 906评论 0 0
  • 生活是自己的,自己要精心准备。虽然这是一句在我看来已经老生常谈的话,可我却时时在心里慢慢揣摩它。生活是什么,我不知...
    半缘君heart阅读 3,196评论 0 0
  • 2018年2月14号送给自己的一份情人节礼物-一辆车 我不知道是为了所谓的面子还是想让父母能光线一点,头脑发热去买...
    Annelv阅读 1,2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