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女人的故事》后感

今天突然有想法系统地读一读历年诺贝尔文学奖作者作品,一开始打算从时间先后顺序读着走,但想到阅读距离自己时代最近的书收获应该会更切实一些。于是,我知道了安妮·埃尔诺这位法国女作家,《一个女人的故事》成为我认识她的首作。
对于这本书的内容,我做不了准确、深刻的评价,即使这本书文字浅显易懂、风格简朴。不过,一个人总会从中获得一些感谢和启发。一开始,由于作者的记叙过于简朴甚至零碎,我感觉味同嚼蜡。然而,这本书既然有如此盛誉且被那么多读者给予好评,我想还是静下心读下去。
最后,我读完了这本书。作为父母的儿子,我无法切身的像作者那样以女儿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母亲,去体会母爱。书中有一句话:在某些时刻,她把在她面前的女儿看做是一名阶级敌人。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因为,我想到自己从小长到大,从小学至大学毕业这段时间,我与我父亲之间关系的变化,与作者和母亲关系的变化是如此的相像。女儿困于母亲的束缚,男儿也困于父亲的束缚,就像这句话所提到的“阶级敌人”,父母始终想同化儿女,这样的负面效果就是,他们与儿女成了阶级敌人。
父亲年轻是讨厌他的父亲,认为他父亲是如此的顽固、粗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没有文化且恶习满身的农民。但随着时间流逝,他的父亲去世了,又不知过了多久,他也逐渐成了他父亲的模样,这不是指外在的相貌,而是内在的性格。父亲,从我小时候印象中的风流倜傥、果断英勇,变成了目前眼中的思想封闭、目光短期、急功近利的人。在这里,即使我将父亲描述得那么不堪,但事实是我们都是相互爱着的。对于他的变化,我常常能理解,但也常常无法接受。一方面,我们在沟通上往往达不成一致的意见,而且趋于对父亲的权威,他的想法无形有形之中束缚着我;另一方面,我自认为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知识分子,拥有感性的温度也足具理性的光辉,但我却渐渐意识到自己的性格之中有那么多与父亲的性格相似之处。每每意识到这,我甚至会有恐惧,因为我不知道后天的教育能否战胜天生的遗传,父亲的性格之中的短处,会不会在我随时间年老时也暴露无疑。
当然,也许这些想法也许是多余的。
总之,这本书唤起了我对父亲相似的回想。

于2023年8月30日星期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