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训练营【19期】 14/21 实践原创——《吃书的狐狸》

19125  刘薇

《吃书的狐狸》这本书是儿子建议我将它带进“爱阅读”课堂的。我起初觉得这本书太长,基于来参加活动的孩子是混龄的情况,太长的书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会听不下去,但在儿子的坚持和支持下,我们还是挑选了这本书。于是我在课程设计和活动设计上精心做了一些调整。今天的活动下来,我自己总结,我比起以前进步了,不管是带领活动还是整个课程中的活跃程度以及控场、语言的组织,都比起之前前进了一丢丢。小结如下:

一、热身、导入部分:有上周的经验总结,本周我准备了一本小熊便利贴。我提前了二十分钟到图书馆,距离开课还有十分钟的时候,我从来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中找了一位特别积极的小女孩作为的我小助手志愿者,帮我派发小熊便利贴。由于便利贴贴在衣服上总是掉,我这位小志愿者在我的指导下每一张的背后加贴了一小截双面胶。在小朋友们到齐后分别派发给大家,并在我的带领下写上自己的名字,贴在自己的胸前。小朋友都喜欢老师能叫出自己的名字,这样做既有一个认识的互动,让小朋友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和受欢迎的。在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我要提问或互动我就可以一下子就叫出孩子们的名字。这个环节我认为很有必要,对接下来的课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看PPT,《吃书的狐狸》的封面图。抛出问题:图片上的是谁呢?小朋友们还知道的动画片里或者是书里出现了狐狸这个角色的有哪些?孩子们叽叽喳喳,个个都把手举得高高地回答我。我发现混龄的孩子呢,一定要充分考虑最小的那几个孩子的反应,像提这么简单的问题时我就请年龄小的孩子回答。当我一个关于“狐狸”的成语是什么的时候,我就请四年级以上的孩子回答。今天参加活动的孩子从4岁到12岁,要hold住这个场我太不容易了。

二、讲故事部分:我捧着书一边念,一边演,再拿翻页笔就有点麻烦了。所幸的是今天儿子跟着一起来了,我请他帮助我,整场下来都是他帮我翻页,他看过了这本书,他比我更熟悉里面的情节。当我邀请小朋友表演狐狸吃书的场景的时候,他就会把狐狸吃书那页定在那里配合小朋友一起表演。整个故事有些长,但我发现小朋友们都很专心地听我讲故事,每一个互动和角色扮演小朋友们都是积极地反应,笑声不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故事讲完之后,我参考了网上的一个活动,结合《吃书的狐狸》是一个大作家的事实,我准备了一面镜子,我告诉小朋友们我今天请来了一位大作家,请他们一起认识一下。每个小朋友轮流到小镜子里看一眼,很多小朋友都会心的笑了。类似这种巧思运用得当,会是课程的点睛之笔。

三、延伸拓展:百度能够搜索到的关于狐狸的手工都不能让我满意。考虑到图书馆的场地不适宜做游戏,于是我还是决定以手工活动作为拓展延伸。我根据《吃书的狐狸》“吃书”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有口袋的狐狸身体,做了两本小书装进狐狸肚子里,结合贴画和折纸,以及绘画等。当我展示样品的时候,把小朋友们都吸引住了。小朋友们做出来的手工也是脑洞大开,创意无限的。手工课程带领大小朋友、小小朋友们渡过了一个愉快的上午。还没下课就有小朋友们来问我下周还来讲故事吗?我告诉他们我有空一定会来,他们开心得蹦起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总结我今天的不足:1、对课程的流程没有完全熟悉,在开始读绘本时把介绍书本封面信息给忘了,结果讲完了整个故事才将封面信息和封底信息科普给孩子们。2、翻页笔还是需要自己控制,麦克风不好拿可以准备一个便携式的教师宝。3、做手工时,没有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事先沟通好准备的工具,想起来需要一件拿一件,很浪费时间,也很容易冷场。幸好今天需要的工具都是现成的。以后要提前列好清单。4、角色扮演还可以有新的方式,可以邀请多几组小朋友。5、时间有限,很多道具我省略了。如果要把课程做得更精致,我需要更好地发挥我做手工的特长,制作一批课堂使用的道具等。

今天的课程我非常感谢儿子的协助。在回家的路上,我对儿子表达了我的感激,我告诉他我不是一个专业的老师,我每次上课都会感到一些紧张,但是由于有他的帮助,我的紧张就消除了,让我能够很好地把课上完,是他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说:“原来我这么重要呀!那你以后上课都带上我。”

亲子阅读,我们在路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