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际沟通的心理基础——自己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01 了解真实的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技巧
困扰于聊天的人,大多数是自认为“内向”的人,把不会聊天归根于“性格内向”。
其实,无论内向还是外向,只是性格表现形式不同,并没有优劣之分。
内向型的人是指那些通过独处可以获得能量的人。他们倾向于自我反思。
外向型的人是指那些通过群体交流获得能量的人。他们倾向于通过交谈来思考,但是容易在“倾听”方面存在问题,而倾听是沟通中的重要基础。
内向型让交谈更有深度,外向则更具行动力。
作者向我们展现出这样的沟通逻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活因差异而精彩,而差异性让谈话的内容更丰富,因而交谈会更有趣。
要想成为沟通达人,不必重塑自己的性格,细致地了解自己的独特之处,接受并享受这各路独特之处才是关键。以此作为起点,提升沟通能力。
人际沟通的心理基础是:接受自己与他人不同+接受他人与自己不同。
02 培养好奇心,让自己变得有趣
可以尝试以下小练习培养好奇心:
每天浏览报纸,对于不太感兴趣的也稍微关注下。
寻找周围你平时不怎么注意的事物。
走在街道时,尝试想象擦肩而过的人在想什么。
随时记录你的想法。
像孩子一样多问“为什么”。
探索每次交谈中的未知领域。
交谈时,假设所有和你交谈的人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且很有趣的事情。弄清楚这些内容,以此为目标。对方正是你挖掘话题的源泉,无需在脑海中更出一堆话题。
03 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真正对他人感兴趣
人际沟通中,我们可能比较担心自己的言辞是否得当,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反而忽视了对方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如果我们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真正在意对方、理解对方,即使沟通技巧不那么娴熟,也完全可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对他人感兴趣,是任何人际关系得以维系的智慧所在。如果我们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让别人来满足我们的需要,那么对方也会这么做。
04 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是可以影响他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无法保证对方一定会如何回应,我们只要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同时,你的行为也会影响着对方,对对方的回应产生影响。
要从积极的镜头审视自我。如果我们从消极的镜头中审视自我,就会觉得他人也是以同样的眼光看待我们。这样一来,我们和他人交流的方式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我们能够透过真实的、积极的镜头看待自我,我们会觉得他人也是以同样的角度看待我们。积极镜头包括:
镜头一:接受。
要认识到,每次的交谈并非都会完美无缺。每一次交谈都会增强你的交流能力。
镜头二:愿景。
你无需获得所有人的满意,对于个别交流不顺的谈话,不必在意。
镜头三:积极性。
交谈的目的是建立联系,而不是让他人永远记住你。不要随意拿自己与别人比较,关键在于认识自己的独一无二性,与自己和睦相处。
镜头四:感恩。
有人花时间与你交流,就是在送你宝贵的礼物,好好享受每一次谈话。
镜头五:满足。
真正地接受自己,坦诚地对待他人,在交谈中无须努力假装和遮掩,一切都是自然而生。
二、消除人际沟通的障碍——怎样听懂别人,怎样被别人听懂
障碍之一: 不同思维的过滤方式
你表达出来的,是否是你的真实意思?
你听到的,是否是对方的真实意思?
我们的大脑负责处理接受到的信息,受家庭背景、教育背景、个人经历、社会地位的影响,即便是同一个词语,经不同大脑的过滤处理后,被理解为不同的意思。“我们相信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我们的思维模式决定行为模式。思维会成为一种“过滤器”,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沟通障碍由此产生。那么,如何消除思维模式带来的沟通障碍?
1.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多肯定他人
当我们不理解他人的观点时,就会做出各种假设,将假设作为事实,进而以此采取行动。而实际上,你的依据根本就不是事实。因此,对于他人要多进行善意的解读。
2.重新审视自己的判断,作出调整
以下是书中举的几个例子,为了方便阅读,我用A代表之前的想法,用B代表调整后的想法:
A:别人都很自信,偏偏我不是。
B:我确实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是他们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安适.
ps:实际上,别人也会紧张也会不自信。
A:要想交谈顺利,就得让别人喜欢我。
B:别人怎么想不是我的责任,我只要做好自己就行。
A:一定要掌控谈话。
B:交谈的方向由交谈的双方共同负责。
ps:交谈的目的是共赢。
A:我内向,无法与别人顺利交谈。
B:内向没什么不好,我要了解适合自己性格的交谈技巧。
ps:内向的人只要明确自己在交谈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心里和外向人的“竞争”压力就会消失。
A:赶紧想话题,我要准备很多话题才行。
B:我要仔细倾听对方,了解所谈的话题。
ps: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将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挖掘对方的经历,将交谈拓展到新的领域。从“内容提供者”变为“内容开拓者”。
障碍之二:我们总是按自己的观点理解生活
这会产生两个潜在的问题:
我们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
我们总觉得对方和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一样的。
对此,我们要明确:
沟通并非是要改变他人的思想,而是理解他人。观点不同时,我们越是能够理解对方的观点,就越容易从差异中找出更好的、更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三、沟通技巧
01 事先做好准备
1.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准备一份“自我介绍”。
2.将注意力集中于对方。准备一些开场白式的话题。根据场合和主题,想想有哪些具体问题可以问,想一想会遇到谁,你们会聊些什么,将这些内容记下来。如果对方是公众人物,可以上网找找他的资料。
3.将注意力集中于所处于环境。了解大环境内的新闻,平时多注意收集信息。
02 准备开场白
以加入一个交谈群体为例:不要企图控制整个交谈,也不要开始新的话题。更好的选择是,继续你刚听到的话题,对他们所谈之事稍加评价,这种评价最好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的结果,而非你个人观点。举个例子:
例一:大家正在谈论汽油价格。
你的开场——不合适:噢,这个价格比我们小区的价格高5毛钱。合适:这个价格不错啊,在哪能买到这么便宜的汽油呢?
例二:大家正在谈论天气。
你的开场——你们都住在哪里啊?
这个时候,你无需展示自己的交谈技巧,只需要和群体建立信任,等待他人继续你的话题就行了。
当你加入新的群体时,牢记:
一开始不要只谈论自己,这样会显得很自我。
一开始不要评论他人观点。
对于大家谈论的话题,只需稍作简短的评论,以此吸引注意力就行。
如果他们继续讨论明显只有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妨借合适时机优雅离开。
选择和当时情境相关的开场白,如:你是怎么认识主持人的?/今天的交通特别堵,你们在路上遇到了吗?/你们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03 如何开始交谈
真正的交谈在开口之前就已经开始 了。在开口前,我们会通过对方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对他进行解读,以此判断成功接近对方是否可行。如果我们的解读信息是积极的,我们就会继续前进,同时谨慎地揣测其反应。如果解读的信息是消极的,我们就会觉得对方不太感兴趣。
因而,开始交谈前,人们就会顾虑重重。然而,作者通过实例表明,通常情况下,我们的这些“这人很难搞、不好相处”之类的疑虑和假设是不正确的。交谈之前,我们要把观察的解读和假设和事实分开,这一点很重要。
破除心中的假设
假设1:我不想贸然闯入。
我们总觉得贸然闯入,别人会感觉受到了侵犯。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别人接近我们时,我们是否经常会这样感觉呢?
事实上,我们一个人站在那里,会感激别人上前跟我们交谈呢。因为他们先开口,我们就不用为难了。
假设2:他们可能不喜欢我,或者觉得我无趣。
交谈前别想太多。
假设3:他们比我更自信。
多数 人都会让自己尽可能地看上去自信,尽管心里很忐忑。
假设4:对方单独一个人站着,是因为TA喜欢这样。
他们跟我们一样!你想,如果真是喜欢独处,TA干嘛要跑来这个PARTY?
假设5:我不了解他们,因此,我不知道他们喜欢谈论什么。
这么想也没错,但是,你要知道,这也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正因为彼此不了解,可以谈论的才更多啊。
假设6:如果我们交谈不愉快,我会觉得很挫败。
交谈的目的并非向对方炫耀你多么优秀,而是在两人之间建立联系。交谈结果是双方的责任。
实际操作中,先开口具有很大的优势——你可以挑选交谈对象, 不是吗?
04 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作者将交谈模式分为三类:
第一类:将注意力集中于左边的圆圈。这样就错过了人际沟通的最大资源:对方的人生阅历和思维观点。
第二类:将注意力集中于右边的圆圈。这样也不利于交往的开展。
第三类:将注意力集中于两个圆圈的交集。
两个圆圈的交集可能大,也可能小,但这都是真正交谈开始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共同的兴趣点出发,探索每个圆圈中的“未知领域”。这样,我们的观点就可以从“自我”到“对方”,最后到达“我们”。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周围的邻居开始进行交谈,找到共同点,建立关系就简单多了。
05 正确提问,推进交谈
受思维“过滤器”的影响,对方说的话, 我们都会加上自己的注解去理解,容易导致交谈障碍。因此,要从倾听者的角度提出问题,而非从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出发。
一般来说,交谈刚开始时,可以用封闭式提问(用“是/不是”等简短词语就能回答)的方式交谈。慢慢地,可以采用开放式提问。当别人就我们的问题作答时,我们可以从中筛选信息,从而判断他们愿意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例1:你询问对方在哪里长大,他如果回答说:“多数时间都是在美国东海岸。不过,自从爸爸参军后,我们搬家就比较频繁了。”从这句回答中,你可以继续以下问题:
他属于哪个军种?
你还在哪里居住过?
这么说来,你觉得哪里称得上“家”呢?(个人认为可以问:你居住过的这地方,你最喜欢哪?)
你们多久搬一次?
没多久搬一次,重新开始,对于孩子来说意味什么?(个人认为可以问:没多久搬一次,重新开始,你能适应吗?)
例2:有人向你介绍了一个朋友,告诉你说他曾在中东待过一段时间。你可以问:“你为何要去中东呢?”如果对方回答很简短:“军事原因。”你可以再提出几个封闭式的问题,获得信息,然后再回到开放式问题上。
你是哪个军种?(封闭式)
你为什么选择海军呢?(开放式)
我总觉得伊拉克到处都是沙漠。海军在沙漠地区能做什么呢?(开放式)
你在那儿过得怎么样?(开放式)
你们的日程安排是怎样的?(开放式)
其实,开放式与封闭式提问的差异有时候仅仅是微小的改动。比如:
不要问“那里热不热?”(封闭式),而应问:“那里天气怎么样?”(开放式)
不要问“你准备回来吗?”(封闭式),而应问:“如果有一天你选择回来,会是什么原因呢?”(开放式)
不要问“你相信你的家人吗?”(封闭式),而应问:“离开家人这么久,你感觉如何?”(开放式)
把自己想象成记者,将六个W(who,what,when,where,why,how)作为开放式的探索工具,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你对对方的话感兴趣,可以鼓励他继续说:
如果这事发生在我身上,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你当时是怎么想到的?
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之后你受影响了吗?
这正是我想知道的,能再多告诉我一些吗?
同时,观察肢体语言有助于我们作出判断。多数的肢体语言是无意识的,这恰恰能反应出对方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如果在室内交谈,要注意关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比如墙上的图片。真诚的赞美,指出你注意到他们的优点,会让对方在交谈中自如且充满安全感。
避免雷区注意事项:
开始交谈时,不要问比较难回答的问题。
提问要有针对性,回答也就有了一定的范围。不要问“你对政治怎么看?”这样的宽泛问题。
事先作好计划。商务场合,对于即将交谈的人,可先去对方公司网站了解对方情况,据此设计一些问题。
多准备一些一般性的问题,熟记于心,可用于冷场的救场。
对于久未谋面的人,问工作、家庭成员等不要过于针对性,可以这样表达:“上次我们聊天时,记得你说过工作有些棘手,后来怎样了?”
遇到不理解的问题,直接问,这样会让对方感觉你在认真听,但是提问,而非质疑。
遇到面无表情的人,说完后可以问:“ 这是我的想法,你怎么看?”或者“我这和说讲得通吗?”“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简单说来,交谈的一般流程是:提一个封闭式的问题——采用开放式的问题6W——仔细倾听对方回答——重复。
06 倾听:最有效的沟通技巧
作为倾听者,你属于哪种水平呢?可以先作个测试:
对方说话的时候,你是否正在准备自己要说的内容?
你是否喜欢插话?
如果对方说话时间比较长,你是否失去耐心?
你是否觉得他人理解你的观点比理解他人的观点更重要?
如果他人告诉你他的困扰,你是否愿意出主意?
人们是否觉得你善解人意?
说话者在与你说话的同时, 也在观察你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当感觉你不在倾听时, 彼此间的交谈就无信任可言了。一般这些信号会反映出你没有在倾听,交谈时要避免:
没有坚持眼神交流,或者目光呆滞无神。
面无表情。
简单的点头回应,但是不会参与话题讨论,也不会问细节。
很容易被周围的动静吸引。
简单听几句就开始对你说的不停评论。
倾听如果卡壳的处理方式:
1.你走神了:可以就之前的交谈基础,稍加评论。但最好的方式是告诉对方:“对不起,刚才我还在思考你之前说的内容, 因此最后一句没听到。我可以就你刚才说的内容问个问题吗?”
2.你没听懂:微微一笑,然后说:“我不太懂你的意思,帮我解释解释。”
3.不感兴趣:体面地结束这次谈话。
三、正确看待压力——压力是一种积极的沟通力量
我们要知道,交际的压力和紧张,任何人都会有。压力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压力。
疏通压力要做到:
认真准备。
交谈前自己先演练,想象一下交谈的过程。
深呼吸。
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说了什么,而不是时刻关注自己的紧张。
交谈顺利需要一定的时间,你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掌握对方的节奏和风格,不要过于着急。
交谈成功,不要独揽功劳;交谈失败,不要独自担负责任,责怪自己。
经常练习,让压力成为交谈的伙伴。
群体交流中要注意:
从看起来友善或者和自己风格相似的人开始交谈。
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复盘。如果不理想,仔细考虑一下原因所在,问自己:“如果再次面临这种情况,我会怎么说?会作出什么改变?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我怎样回答更好?”回顾一次即可,不要纠结、深陷其中。
跟自不要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
四、恰到好处地结束谈话
1.转移话题:对于不想继续的话题,可以巧妙地进行转移。比如:某人看到一则负面新闻,开始激动地评论不休。你可以将他的评论引至新的方向:
是的,最近有很多类似的让人沮丧的新闻。最近一次你看到鼓舞人心的新闻是什么时候呢?
2.去粗取精:总结今天谈话的精华,回顾一下,体面地结束谈话:
我之前从未和蹦极的人交流过,今天听了你的经历,真是太棒了。很感谢你的分享——预祝你今晚过得愉快!
3.坦诚相告:简单地告诉对方,你接下来要去哪里,干什么,这样对方会明白结束谈话是因为你还有事情要忙,而不是逃避他们。
4.换位思考:你是否认识一些小企业的创办者?我正在做相关调查,想见一见相关经历的人。
5.灵活机动:利用群体交谈的动态变化脱身,如有一两个新人加入圈子的时候。
百搭告别辞:
和专业人士聊一聊真的很不错,受益匪浅,谢谢你。
感谢你与我分享你的观点。现在我需要回去好好消化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