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段不想回忆的过往,你是选择把它遗忘,还是选择直面对待?
这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许多人的问题。
《面纱》这部经典的小说讲述了,女主是如何从过去的不堪中重获新生。
爱慕虚荣的凯蒂,无奈之下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瓦尔特。瓦尔特虽说不是豪门贵族,但在香港也算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细菌学家,对凯蒂也是百般宠爱没有丝毫怠慢。
婚后,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凯蒂认识了政府官员查理,查理是个风流倜傥、英俊幽默的已婚男子。
没过多久,瓦尔特发现他们私下的苟且之事,由爱生恨,绝不容忍地策划了一起自我毁灭之路,逼得凯蒂没办法只能和他一起去霍乱肆起的湄潭府。
在那里她得到了灵魂最深处的安宁,重获新生的她对以往的自己嗤之以鼻,而他却没办法原谅自己,永远留在了那里。
为何他在他死之前说的是“最后死的却是狗”?
1
欲望总是抢占人的躯壳
凯蒂出生在一个势力、佻达、庸俗的家庭,母亲是个野心勃勃冷漠又自私的人,父亲则是优柔寡断事业不得志的律师。
母亲筹划着整个家庭的未来,不惜代价地举办各种宴席,为的就是能结识对丈夫事业有帮助的人,可她也早已看出丈夫的事业不尽如意,当上高等法院大法官的几无可能。
于是她把毕生的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妹妹多丽丝长相平庸,而凯蒂天生丽质。因此,母亲把自己满腔的“母爱”都倾注在了凯蒂身上。
可凯蒂终究没能让母亲如愿,挑三拣四的凯蒂,始终找不到自己心满意足的男人。豆蔻之年的妹妹早早地订下了婚约,成为了袭爵医生的准新娘。
为了逃避母亲的冷言厉语,也不愿在妹妹的婚礼上出现,显得自己无比尴尬,迫不得已中她答应了瓦尔特的求婚。
瓦尔塔知道自己的妻子虚荣势利,他还是不顾一切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可她不自知,反而被欲望裹挟,为了找到她自认为的“爱”,不顾一切地毁了自己的婚姻和生活。
伤心欲绝的瓦尔塔,痛恨妻子的无知。他给出了两个选择,只要凯蒂的情人查理,肯于他的原配离婚,并和凯蒂结婚,瓦特就愿意与凯蒂离婚;要么跟随自己去瘟疫肆虐的湄潭府。
凯蒂以为查理真的很爱自己愿意与她结婚,但没想到的是,查理只是个利用自己,满足肉欲的小人,这让凯蒂彻底看清了情人查理的为人,内心崩溃的凯蒂选择了跟随丈夫。
2
经历生死才能找到安宁
刚到湄潭府的凯蒂对这里充满了恐惧,死亡的气息漫布整个城市,不敢踏出家门半步。而瓦尔特只想用工作来麻痹自己,投身在前线防疫事务中。
好在海关助理维丁顿时常来陪凯蒂闲聊,他在中国住了二十多年,是一个十足的中国通,他给凯蒂讲述中国的故事,介绍这座城市和城中救死扶伤的修道院。
他的讲述,让凯蒂对修道院越来越充满好奇,在维丁顿的鼓励下,凯蒂鼓起勇气去拜访了修道院。
在那里她看到了,到处是濒临死亡的病人,修女们毫不畏惧地救治他们,她们义无反顾的信仰感动了凯蒂。
修道院的院长是来自法国的贵族,看到院长的第一眼,凯蒂就觉得她在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位妙龄女子。同样有着丽质的美貌,而两人的行为成为了鲜明的对比,这让凯迪的内心掀起了一丝扰动。
她为自己的虚荣自私而愧疚,也为当初肤浅纵欲而后悔,她恳求院长能让她在此帮忙,好让她内心得到少许宽慰。
院长给凯蒂安排的是照料这里的孤儿,凯蒂的付出得到了孩子们的尊重和喜爱。
在修道院这段时间,凯蒂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并且在和修女们的聊天中,每个人都在夸赞自己丈夫瓦尔特的为人,在他们眼里瓦尔特是个聪明、能干、有爱心、有担当的男人。
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愚蠢,查理不过是个自私自利、徒有其表的二流货色,根本无法与瓦尔特相提并论。
虽然,她俩的关系已不会回到从前,但她渴望得到丈夫的原谅,用余生来弥补之前的过错。
3
重获新生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不久之后凯蒂发现自己已经怀孕,瓦尔特问她孩子是否是自己的。原本她可以谎称孩子是他们两个的,那她与丈夫的关系将重归于好。
但在修道院的经历,凯蒂已经从生死中得到了成长,不想在为有所依附而取悦他人,她想获得独立,她想获得自由。她选择诚实的面对问题,接纳愚蠢的过去,让灵魂获得救赎。
她告诉瓦尔塔:“我不知道孩子是谁的”
瓦尔特听后无比失望、也极其无奈,痛心疾首的他最终在实验室里感染了霍乱,不治而死。
死之前凯蒂悲痛地问他:“是否能原谅自己”,而他却说了一句:“最后死的却是狗”。
这句话是《挽歌》中的典故,一个善良的人救了一只狗,最后狗因为一己私欲咬伤这个善人,所有人谴责这只狗疯了,并坚信善人会死,但最后善人痊愈了,而狗死了。
刚开始瓦尔特认为,凯蒂为了一己私欲伤害了他。因此,他把凯蒂带到了瘟疫之地,好让她悄无声息的死去。
然而,他错了,最开始为了一己私欲爱上凯蒂的是他,他知道凯蒂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他爱凯蒂。他也知道凯蒂的目标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他还是爱凯蒂。
为什么在他眼里凯蒂一无是处,但他还是依然不依不饶的爱着凯蒂?是被美貌所吸引吗?只有他自己知道。瓦尔特原谅了凯蒂,但没原谅自己,因为最后他认为自己才是那条狗。
获得救赎的凯蒂,对未来满怀希望,她告诉父亲:我想要个女儿,把她养大,让她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人,不要犯我曾经犯过的错。
过去的已终将过去,未来依然充满艰辛,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也是一条抵达幸福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