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然间看到了儿子之前画的迷宫,也为孩子如此精细,如此繁复的绘画技能所折服。突然想为孩子写下些什么,来记录他成长的光彩瞬间。而无心中写出这个题目,自己也吓了一跳!其实,此“魔鬼”非彼魔鬼,而是来源于一句俗语:“魔鬼藏在细节之中”。
我想起去年带孩子去北京旅行的故事。去年七天的国庆假期,孩子的行程安排的满满的。第一天,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第二天,皇家寺院“雍和宫”;第三天,亚洲最大的航空馆中国航空博物馆;第四天,妙趣横生的北京自然博物馆;第五天,菊香四溢的北京植物园;第六天,气势磅薄的首都博物馆。如此旅行的“饕餮大餐”想必能让这个国庆假期成为他童年时光中的绚烂一笔,我如此想法。
而旅程过半,他的两篇作文诞生,《玉米开花》和《爬山虎的脚》,这让我如此之困惑。作文《玉米开花》的场景来源于我带他去中国航空博物馆的途中,当时有一段土路,两侧是成片的玉米地。秋后成熟的玉米已不可能再开花了,而是有几株玉米杆身上缠着的牵牛花。纤细的蔓缠绕着绿色的玉米杆,并在顶上开着几朵紫色的喇叭花。而作文《爬山虎的脚》的内容源于我们一起参观圆明园,在一条甬路两侧的高墙上长着密密麻麻的爬山虎。或许这样的景色很是常见,可让他兴奋不已的是他看见了几株小的爬山虎。刚刚长起来的爬山虎,能长出嫩嫩的触角,努力着攀附着冰冷的石墙。这或许对于他来说是旅行中的重大发现!
我那个天!一切的文物宝藏、一切的珍奇古玩、一切的瑰丽风景,这些成人眼中的“高大上”完败给了几朵缠在枯黄玉米杆上的牵牛花和低矮的爬山虎的小触角!我那个天!孩子眼里满是“魔鬼”!
另一个场景也同样证明了这样的观点。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动物塑雕长廊里,我看到一幅非洲大草原上鸵鸟和狒狒的景象,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嗷!几只鸵鸟和几只猴子!如果我们还算认真一点的话,嗷!几只鸵鸟在追几只狒狒!仅此而已!什么样的鸵鸟?什么样的狒狒?为什么追?这些小儿科的问题或许永远也不会进入我们的“正常”的思维。而儿子的想象思维呈现出不可思议的逻辑关系:鸵鸟追狒狒,这正常吗?愤怒的鸵鸟追狒狒,这正常吗?狒狒高大威猛,被鸵鸟追,这正常吗?狒狒全身黑毛,胸口有大片的白毛,这正常吗?这一些的有趣的问题在孩子童年世界中依次萦绕,并迅速锁定出答案。原来是几只愤怒的鸵鸟正在追赶几只偷鸵鸟蛋的狒狒。可能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瞧瞧,就不难发现这样的答案。但国庆假期间自然博物馆人潮涌动,能在一个侧面观察到动物的表情,并迅速推理,得出答案。这样的本领,孩子可能永远都是冠军!
记忆永远是如此的菲薄,曾经儿时记忆里单纯、快乐、天马行空般的“童话世界”,随着岁月流转,已烟消云散。而利益、金钱、荣誉、尔虞我诈般的“丛林法则”已成为成人生活的正常背景。我们虽然有时蹲下身去,按照孩子的高度,体验他们的观察世界的角度,但我们永远也无法沉浸在孩子的“不可思议”的心海中。有时,我们看着孩子玩上一刻钟的纸团,嘴角飘过对其“无知”的苦笑;有时,看着孩子望着天空发呆的幸福,心里有过摇头叹息的无耐。可现在开来,我们才是那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呆瓜”啊!
我们知道不同语言的差距、不同文化的鸿沟,不同国家的遥远,却忘记了在我们身边:成人和孩子两个世界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如果我们无法返老还童,如果我们很难设身处地,那就请您慢些脚步,闭上嘴,保持安静,做一个合格的旁观者和思考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