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多数人一样,与解密大数据群结缘源自大数据时代下的焦虑,因为工作的关系,这焦虑不仅仅来自于数据分析技术进步带来的学习压力,所处行业领域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业务知识和技术知识都亟待更新。焦虑过后模糊地感觉比知识结构更新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革。天无绝人之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虎嗅网看到一篇笑来老师的专访,因为大学时在新东方听过笑来老师的TOFEL课,惊异于十几年后他居然摇身一变成为比特币富豪,好奇心驱使搜索了一下他这些年的经历,结果开启了一场神奇的学习之旅。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主要出于输入的状态,一方面新知识太多冲击力太大学得有些贪心,另一方面也是各方面事情比较集中和繁杂,难以安心反思和输出。借着最近难得的空闲,对前期的学习做一个梳理,也希望对共创社群尽一点绵薄之力。
晚输出也有晚的好处,经过这段时间的积累各方面知识逐渐拼凑起来,并通过实践沉淀下来。我前期努力的方向是把学习“学习”的方法论用于学习数据分析,所以关于数据分析的学习笔记,我想先从学习方法开始,并尽量介绍经过践行后我认同的有效方法。学习方法主要来自于新生大学的元学习课程和学员总结、余博士简书《大脑使用手册:学习如何学习》(上下)两篇文章、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等,要点如下:
一、找高手,跟人学;找社群,常关注。非常幸运遇到Tiger和解密大数据社群,从中又发现许多数据分析方面的高手,成功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有多关键你们懂的。
二、让大脑上瘾,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加心流状态的时间,这一点也许是元学习能力提升的精髓所在。上瘾的方法主要是为此事赋予重大的意义,并不断自我暗示不学此事的负面效果,说白了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学习统计学和Python语言如果只是为了培养多维竞争能力,对我来说意义还不够重大,去年读的两本书对我产生很大影响:Paul Graham的《黑客与画家》和笑来老师的《七年就是一辈子》,通过这两本书我了解到编程的世界更像一门艺术,而精通一项技能如同又活了一辈子。刚巧去年参加的一项比较复杂的数据分析工作也让我开始为数据分析的艺术魅力深深着迷,所以我为学习统计学和Python语言赋予的重大意义是为了这份艺术情怀,同时也为了体验七年就是一辈子这项行为艺术。哈哈,为了我的艺术事业,谁不让我学编程我跟谁急!至于自我暗示负面意义:十年后,一脸懵圈地看着小自己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自如挥洒代码,只能默默打酱油了。。。
三、用高频小套路攻克一个领域,用套路的套路反复叠加自己的效果。我对此深有体会,此前曾经负责过将SQL代码模型移植为可视化模型的工作,在此之前我从未学习过SQL,但通过求教同事读懂SQL代码并一步一步复制了几十个模型后,逐渐摸索出其中的常用套路,很快自己也能利用可视化工具编制较为复杂的模型了。我参加解密大数据社群的主要目的是想学习统计学和Python语言,在社群中也发现很多学习资源,经过对比后选择了余博士简书上的系列文章作为高频小套路反复练习。主要原因一是文章内容直接戳中痛点,刚好是针对Python和统计学的内容;二是写作方式直白易懂,对于我这样的小白读者非常适用,练习过这些文章的内容,再去读Python基础教程就不会很费力了;三是余博士非常热情,我可以得到她的及时反馈和帮助,不过为了珍惜和保护这份宝贵的资源,不是必要的难题我不会随便发问。
四、重复肌肉练习,不懂的背下来,带着问题反复摸索,这个过程必须做好笔记和记录。针对余博士的简书系列文章,我计划至少练习三遍:第一遍只需要按部就班抄写代码,能理解多少是多少;第二遍边抄代码边浏览Python基础教程,很多第一遍不懂的知识在第二遍浏览教程时就懂了,如果还是不懂就记录下来。对于教程这样的工具书,也是能懂多少是多少,先大概了解框架,不必太在意细节,力求掌握最少可用知识,以后需要查找相关知识时能够很快找到就好。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尽一切办法不能让自己感觉痛苦,因为大脑倾向于遗忘痛苦的事情,受着累又容易忘何苦来呢。前两遍练习时我参加了“利用Python进行数据分析”微信群,寻找战友互相鼓励和帮助,努力实现Python“迅速入门”。因为近期安排有变,第三遍还没有开始,我最近也在思考第三遍的练习方式,初步准备按照下面第五项的内容制定练习计划。
五、学习是拼图;大脑并不擅长思考,尽量将问题具像化,对于同一知识最好动用各种知觉感官采取不同方法学习;多提取、多回顾、多反思、多总结、多输出、多践行。我原本计划第三遍致力于弄懂文章中所有不懂的地方,但是后来想了想,我不懂的主要原因是欠缺统计学和matplotlib系统性知识,如果把精力放在不懂的细节上,很有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花费巨大精力只弄懂了一点具体问题,这个缺乏成就感的过程可能因为太过痛苦而坚持不下去。既然学习是拼图,那么先拼哪块后拼哪块有什么要紧呢?所以第三遍我想从统计学的角度重新练习余博士系列文章,在练习的同时去了解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点,所幸近期又有不少同学整理出统计学的知识要点,又可以寻找“高频小套路”了。关于最后一项“六个多”,在整理这篇文章的时候直冒冷汗,以前学过的内容早就丢到爪哇国了,幸亏及时留存了同学们整理的记录,否则就不会有这篇文章存在了。
附注:对简书的Markdown编辑还不是很熟练,很多资源还没有链接,以后尽量整理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