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碎、有趣、温暖、真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最诚实的评价。
刚开始读的时候,会因为没有标点符号而觉得奇怪又妙趣横生,随意配上的生动插画,这本就是一个瘦高个子大男孩和他的兔子“不二”的日记。
或许是先看过电影的缘故,不免想将两者作个比较。不似电影中缓慢的长镜头,书更像是自带陈奕迅歌声伴奏的照片放映,一小段一小段,没头没尾,简单又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小标题,应该只有当时的作者自己看得懂吧!我总是这么想。
读完书,我想我可以理解原本读金融的作者为什么换成了西餐厨师专业,这么浪漫又活泼的专业完全来自于他对自我创造力的把控吧!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神经大条,曾经的理科生居然写出了那么治愈的文字,总能有那么几句戳中泪点——“那些我们一直惴惴不安,又充满好奇的未来,会在心里隐隐约约觉得它们是明亮的”“书上说
人之所以会死 是因为 身体不能承受进化的能量”“不知道为什么 右耳朵
总是能听到海水的声音”。
质朴得惊人又充满童趣与想象的文字从这个大男孩笔尖流淌出来。想想他不过是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留学生活,却在细心“调味”下变得如此与众不同。故事中零散出现的人物弄得我始终记不得他们的名字,又觉得真实感很强,三五死党,异性挚友,暗恋的女生,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电影中浓缩了大量情节,基本只凸显了安东尼转专业,又如何与喜欢自己的人相遇,如何与挚友告白(电影的博眼球效果有一定影响,亦无奈之举),而书中则纯粹得多。我的眼前仿佛有一张画面,安东尼在书桌前查着专业课的资料,不时望着电脑屏,与虚拟的不二兔对话,思念重要的人。
这,也是我们的生活——不停地遇见新的人,不停地想念过去的事,不停地做让自己后悔懊恼的事,不停地因为一点小成功沾沾自喜,我们都是这样的人。
安东尼的文字完全没有理科为他烙下的条理清晰,言简意赅的印子,反而活泼轻快,调皮抒情,他把自己所有的生活习性暴露在我们面前,怎样在大热天往墙上泼凉水,在夜里磨菜刀,买了电动牙刷后的小开心……真实而充沛的,他像一台吐卡机,把心中全部的情感和细节吐露给我们,同时那些温暖的部分又敲击到我的心灵。
不都是轻松愉快的,我也看到了安东尼在告知父母换专业时的挣扎与纠结,担心观念传统的父母接受不了自己远赴重洋去做一个“厨子”的决定,还恰恰是在快要取得双学位的时候;也看到了他对喜欢的人思念之深,“那么即使什么事都不做,每时每刻都能想起她,这个人是不是在心中有些分量呢?”他的迷茫,他的徘徊,一千个人能找到一千个相似点,有些迷茫他不经意给出了答案,而更多的等待着不同的读者寻找自己的答案。
也许于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这些对生活的感悟,还有的安东尼主动记录的热情。相似的历程,相似的心境,相信他的同龄人中甚少有像他那样把漫长乏味的生活写成了红橙黄三本不薄的书,这,才是文字记录的力量。
文字,是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痕迹为数不多的方法之一。或许曾下决心记日记,然后坚持一周看到流水账的内容自我抛弃,安东尼却把流水账写出了诗意,即使细微到一点一滴,却幽默文美,空格是刚刚好的抑扬顿挫,时不时来几个表情符号调色,他也许并不比空度这段时光的人优秀多少,但他有记录的勇气和随之而来的热情。我所羡慕他的,并不只是知名度的攀升和书被拍成电影的荣幸,更多的是那段时光变成文字的感动,那段故事被分享的值得。
我想,或许是我们缺乏开始的动力,又或许是缺乏改变的方法。太过认真,反倒不知所措。
也许这本没头没尾的书,教给我们的,不过是“走过了人来人往,不喜欢也得欣赏”的豁达;是“拒绝成长到成长,变成想要的模样”的坚定;是“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陪你把独自孤单变成了勇敢”的温情。
我们经历的一连串生命体验都值得被记录,我们的过去值得成为未来莞尔一笑的地方。
不如说,这是一场对生活盛大而长情的告白。
于安东尼,于我,于你,于他,于路人。
他给予了时光被善待收藏的“幸宠”与尊重。
而他的故事,将为万千读者生命旅程开启一个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