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Art Deco Walk】接待了一对来自加拿大的情侣,他们刚刚受邀参加了在杭州的互联网大会,趁着回国之前到上海来转一圈。小哥哥是科技公司的设计师,妹子戏称他为艺术家,就算是设计用户界面也需要艺术细胞不是吗?可能他们会来Art Deco Walk也是看重了Art的属性吧。
最后结束的时候照例请大家分享一下感受,觉得哪里印象最深刻。妹子最喜欢汇丰银行的天顶壁画,blingbling的像钻石一样闪闪惹人爱。这个壁画描绘了天神保佑下银行的欣欣向荣,八角厅的八幅壁画展示的分别是汇丰银行20世纪初在世界各地的八个分行。
轮到小哥哥了,他想了一下,说得印象最深的是海关大楼大厅顶上的壁画。我有点纳闷了,海关大楼的壁画描绘的是20世纪初期外滩来来往往船只的繁忙景象,虽然也很特别,但是跟汇丰银行的金碧辉煌比起来真的是逊色很多。
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觉得海关大楼的壁画印象深刻的,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被马赛克表现出的水面反光吸引住了,很生动。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妹子跟我都笑着说他有一副eyes of artist。 话音刚落,我脑海里突然就出现了莫奈的一幅画作,描绘的也是波光粼粼的水面,明暗的强烈对比正是表现了水面的反光,跟海关大楼壁画上的水面如出一辙。
跟他们道别之后,我就一直在回想刚才这个场景。我看过莫奈的画,我也看过海关大楼的壁画很多次,我之前怎么就没有把他们联系起来呢?艺术家的眼睛真的跟普通人不一样吗?他们看到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回家后,在整理外滩建筑风格的时候,无意搜到了一个关于艺术史的课程,频出品自可汗学院(Khan Academy, provide a free, world-class education to anyone, anywhere.) 其中一个视频是关于艺术鉴赏的,主要就是在告诉人们,看一幅画到底应该看什么?大体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Formal Properties 形式特征(我不知道有木有更好的翻译)
首先观察的是一幅画的客观外表特征,包括Scale 尺寸、Composition 构图、Pictorial space 空间感、Form 对象形态、Line 笔触线条、Color 色彩、Light 光线、Tone 色调、Texture 质地、Pattern/ornament 图案。
2. Subject Matter 主题主旨
然后是要解读一幅画想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有没有主人公,有没有张力,有没有故事情节,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3. Historical Context 历史背景
最后还要结合画家创作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一幅画,反过来思考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色调而不是其他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主题,他想通过一幅画来表达自己的什么主张。
视频用这个方法详细解读了Goya的名作Third of May 1808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链接在文末。
通过学习像艺术家一样看待艺术品,我觉得我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解读一幅画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锻炼自己的客观描述能力,看图说话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欣赏一幅画不是靠眼睛看就行了,还需要思考画家为什么这么画,这个物件放在这里合理吗?是否有什么深层原因?简直就是在考验逻辑思维嘛。
一直以为艺术家是感性的存在,没想到在看似不经意的色彩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的世界。不知道我们的加拿大小哥哥在海关大楼里是不是也经历了前面提到的那些鉴赏过程。不过我倒是找到了一些理解艺术的抓手,希望能练就一双艺术家之眼,给朋友们解(chui)读(bi)一下上海街头的老建筑们。
Links to Art historical analysis (painting), a basic introduction using Goya's Third of May, 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