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群里的朋友们玩了算命预测的游戏。虽然占卜预测向来笼罩着一层神秘而模糊的面纱,但由于社会人生的错综复杂、人之命运的幽深玄远,古今中外,从庙堂之上到江湖之远,占卜预测一直都不乏拥趸。
有一个长辈浸淫周易预测30余年,现为我们那个地方的周易研究学会副会长,远近闻名,周边熟悉认识的人都对他推崇备至,经常被很多千里之外的企业家、社会名流邀请去做客,或审察命运走向,或咨询事业成败。
神奇之处在于,只要说出你的生辰八字,或者看看风水状况,他就能把你的家庭、性格、婚姻、健康、事业、流年运势,甚至你家人的具体情况,都娓娓道来,前因后果、已发生未发生,常常是极为契合。更为神奇的是,有时仅仅是看到了一点点风马牛不相及的迹象,就脱口说出发生了什么什么事情。
那么,问题来了。算命,或者说占卜预测,到底有没有内在的道理?有没有内在的科学机制?我稍微调研了一下,网上很多这样类似的问题:算命能有多准?一般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算命?很多人从幸存者偏差、不可证伪、心理学验证等角度进行了各种探讨,都有道理所在,但好像总给人隔靴挠痒、不得要领之感。
既然一直没有严谨可靠的研究和定论,今天闲来,不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番,能对人生命运有一点小小的思考与启发,也是好的。为方便讨论,这里必须先要界定一下「算命」的范围。这里的「算命」,是指系统的、成体系的术数占卜预测、命理学说,不包括那些江湖行走甚至行骗的伎俩。
本文之所以说是“解密”,而不是“揭秘”,是指尝试解开那些系统占卜预测的内在密码——内在机理,而不是揭开其余江湖伎俩所隐藏的什么秘密——诡诈机巧。为了追根溯源,企图能更清晰地说明内在逻辑,本文虽然尽可能地进行了简略,但仍然有点长,无耐心者慎入!
1.占卜预测中的文化密码
占卜预测的最初由来,在于决疑国家大事,主要用于祭祀、战争、政策、方略等等。遇有情况复杂、难以决断的大事时,就用占卜预测的方法,来启发人们分析问题、推断吉凶。这里的关键词是:启发、分析、推断。
换句话说,更大的可能是,给你一个新的思路。这在人们认知还不成熟的历史年代,在世界观主要是“天命神授”的历史时期,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乃至于政治意义——毕竟解释权在于占卜师。
每个国家、每个文化共同体,都有自己的占卜预测方法。而周易八卦、梅花易数、塔罗牌、星座星象等等这些预测方法,都明明白白地、直观地体现了其国家、其文化共同体的世界观。也就是说,在漫长的古代历史分割封闭的时空环境中,在长期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每个种族都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方法论。
以数字来说,历史上世界各国产生过5进位、10进位、12进位、14进位,甚至60进位,乃至于今天计算机使用的2进位。这都是各个种群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创造的,并随着生产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是人类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实践与研究,才得出并固定下来的计数方法。
英国旅行家高尔顿描述过一个故事,新西兰靠游牧为生的但马兰族,对1和2以外的其他数字毫无概念。当但马兰族人第一次见到烟草并渴望得到时,白人问他们一头羊换多少烟草,他们说2根烟草,白人说用4根烟草换2头羊,而但马兰族人只肯接受“2根烟草换一头羊”。而历史上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国近代蒙古草原,都有过类似这样的事例记录——3以上的数字,他们统统归为“很多”。
而今天世界通用、我们习以为常的阿拉伯数字,是在约1200年前从印度流传到阿拉伯的,后来由于亚欧大陆各国通商、贸易往来,几乎都靠阿拉伯人居间调和,方便运算的10进位数字才以“阿拉伯算术”之名传至欧洲。
古代的数学家大都是天文学家,同时也大都是占卜师。作为最有学问的人,每个种族的文化密码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并随着国家、部落、种族的大政方针,而逐渐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内在自洽的理论体系。
以易经为例,在中国历史上向来有“群经之始、群经之首”的说法。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易经》常被说成是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唐太宗的宰相、初唐四大家之一、十八学士之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虞世南推崇《易经》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晚年读《易》而“韦编三绝”的孔子评价《易经》是“洁净精微”,研究《易经》时,头脑要冷静,思想要精密,情绪变化要非常清洁而宁静。
而南怀瑾先生一言以蔽之,“这都是我们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场来推崇《易经》的看法。”而《五经解》中对《易经》也有反面的批评,它说《易经》的流弊是:“其失也,贼。”学了《易经》的人,如果不走正路,就会煽动别人造反。南怀瑾先生认为,“这是我们自己文化中对《易经》最好的评论,一个‘贼’字的断语下得非常妙。”为什么说是“贼”呢?因为它由此触摸到了社会内在的运行逻辑——文化密码,并蠢蠢欲动地借此“钻空子”、“偷东西”。
总之,《易经》是我们中国古代世界观的集大成者,是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对生产发展、社会运作实践与研究的经验性、系统性总结。《易经》有三大原则、三大法则。简单说来:三大原则是——变易、简易、不易;三大法则是——理、象、数。
三大原则:变易,世界总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只有变化是不变的;简易,复杂的事物和道理,可以简化为易于操作的原理、模型;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始终在变化,但背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宗教家称为“上帝、主宰、佛菩萨”,哲学家称为“本体”,科学家称为“功能”,现代人称为“真理”。
三大法则: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象、数。理,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内在逻辑——原则和道理,这个属于哲学范畴;象,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现象;数,每个事物,有它的道理和现象,还有它的数。《易经》每一卦、每一爻,都有理、象、数三种涵义在其中。譬如南怀瑾先生举起茶杯左右摇摆,这是一个“象”;他左右摇摆了多少度、一次多少秒、一共多少次,就是这件事的“数”;而南先生为了让大家了解理象数而摇摆茶杯,就是“理”。知道了事物的理象数,就能知变、通达了。
古人说:“卦者挂也。”卦,就是挂起来的现象。八卦,就是选取了宇宙中八个事物现象——天、地、日、月、雷、风、山、水,来简化为理解万事万物的模型。简单来说,我们老祖宗朴素的世界观就是:天地时空之间,有日月在运行;日月运行,产生了电震(雷),震动引发气流(风),气流震动得厉害,又会摩擦发电——“雷风相薄”;而高山陆地、海洋河流,也莫不在于上述现象的引发变化之中。此之谓:“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说卦传》)。卦中的画叫作“爻”——“爻者,交也。”即,卦在告诉我们,宇宙间万事万物,时时都在交流,不停地发生关系、引起变化——这在佛学中称为“因缘际会”。
中国古代哲学观认为:无极(虚空混沌)生太极(一元本体)——佛学中称为“缘起性空”,太极(一元)生两仪(二元),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我们现在可能认为,这都是很简单的事情,现代科学比这个复杂深彻得多了。但是,当我们回到3000多年前来看这个问题的话,就会发现当时古人的创造性探索、实践、智慧,凝练了古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
我们生存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环境,衍生发展出了我们现在固有的并随时代缓慢变化的文化。这些久已成型的文化基因,塑造了我们的思想、行为、情绪本源,包含了我们世道人心变化和为人处世的逻辑规则。这是经过了千百年进化,我们一出生就带着的,浓缩在我们血肉里的先天之命——是我们这个族群生存发展的基本密码。不是我们想摆脱就能摆脱得掉的,即便我们从内在认知上接近于摆脱掉了,也很难摆脱外在环境中千丝万缕的存在。更何况,它也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两点说明:
1.本文引用了南怀瑾先生的一些观点。虽然世人对于南先生的讲学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本人认为,南先生的讲学,可能存在随手随意的情况,但其眼光超迈宏阔,常常于纷繁中直摘要旨。这也常常是被人误解之处,而被指责为随意简化的地方,细思倒是更本质的总结。比如,南先生认为要从“本位文化的立场”,从本原上来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世界观、方法论,而不是陷于纷繁复杂的具体争论,这是客观公允的,本人至为认同。至于上述立论中,可能存在的简略、草率或不合理之处,欢迎共同探讨。
2.第二部分内容,将只探讨占卜预测的内在机理。至于其到底是否可行,有没有必要,将在第三部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