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想:死亡与慰藉

2019年4月5日,清明,农历三月初一。今日晴朗,万里无云,以至于我把今天当成了一个寻常的春季假日。清明,应该是有雨的,不然哪里有泥泞来滞延匆匆的旅人呢?哦,有堵车。

清明,是一个奇怪的节气。踏青,应当是喜庆活泼的,少年人的活动;祭祖扫墓,应该是肃穆的庄严的,中年人的活动。生机与沉寂,便成了清明的底色。有点矛盾。是一大早去祭祖扫墓之后,又带着孩子去玩吗?毕竟以死为大嘛,更何况是去祭祀长辈呢?上午的哀思在远离清冷的墓园后,怎么就变成了踏青的欢乐呢?这变得也太快了吧?或许是因为雨后总是要天晴的。

最近总听到有人说中国人忌讳死,缺乏死亡教育之类的话。其实,如果是的话,又怎么样呢?怕死就是贪生吗?我们不过是有难以舍弃的眷恋罢了。更何况,我们其实并不避讳死。我们在哪里接受死亡教育?在香火缭绕的节日里。以前点上香蜡,焚烧纸钱,看着因热力而上升的气流卷着纸钱的灰烬飞上半空,飘落四周,奶奶告诉我,这是祖先们来“领钱”了——生死如一,总少不了要有钱花。

人死了,会去哪里呢?我们的记忆里。且不论臧克家的诗,单说墓园里黑白照片下的鲜花和净水。你还记得你的曾曾曾祖父吗?怎么可能,你从来没有见过他,甚至连他名字都可能从未听过。他的一生,坍缩成了两个字——“祖先”。他是你的祖先,不是我的祖先,除非我们是五代以内的亲戚。孔夫子说,祭如在。音容笑貌,宛若眼前,只是通常是黑白照片。

这堵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的墙,就在那里,它并不在地平线上不可触及,而是随时出现。生命始终是有限的,有的人放浪形骸,有的人弘毅行道,然而都免不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有的人先行一步,已然永别,我们忍不住思念,在那幻想中愈发文饰了的形象。哀而不伤,谈何容易?淡漠了的心在触及到无法挽回的情景,只得怔怔盯着那一张象征。

有时,人类的感情确不相通,春季的风会带走花瓣。纵然不懂也会随着大人们沉默的孩子,快按捺不住性子时,扫墓也就结束了。嬉闹而去并不违和,冷清的墓园里也有了生气,正如今年清明的和煦阳光。

除此之外,还有一场山火,一群人。他们与我们毫无关联,至少是这样看起来。我会伤感,为什么呢?物伤其类,人何以堪?《那兔那年那些事》里有一句话,幸福并感激着。英灵并不在天上,而在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中。“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谁不希望幸福呢?我们哀伤于灾难与意外,却要更加坚强的去阻止灾难、避免意外,于此,才算是慰藉。

有人抱怨祭祀的冷清,孩子的嬉闹。我们知道教孩子不要随意玩火,自己却不以为然,人何其奇怪啊。香蜡纸钱的烟雾只能隔离视线,并不能沟通阴阳。

回乡祭祖,在墓碑前安放迷茫;踏青嬉游,在春光里寄托心怀。精神是延续的,过往在口耳相传的故事里延续,风骨在记忆里延续。抱着过去的东西不放,并不是尊重,有些事我们得接过他们的心愿继续做下去。

燔之气也浑,瘗之气也浊。牺牲不足以悦天,果蔬不失之宁祖。烟火日盛,岂非令神主蒙尘?诚心不至,怎可让自家情顺?是故言之曰:“祭死如生,非祭死也,祭如在。”

记于2019年4月5日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要说清明节,首先就要说说清明节的来历了。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
    七哥呀阅读 2,071评论 1 17
  • 4月将至,传承两千多年的清明节也快到来了,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缅怀先人、礼敬祖宗的重要意义。清...
    鑫源堂健康管理阅读 719评论 0 0
  • 今天早上,丁老师带我们去安家兴前面的广场上,大声说:我是怎么样的女孩或男孩。然后又让我们做一个毅力游戏,过了一会儿...
    定风丸阅读 192评论 0 0
  • 自古老实出备胎,唯有渣男撩众生 2018年最终统计,我国单身人口将近2亿。在这庞大数据的背后,很多都是一些嗷嗷待哺...
    冯凯源阅读 735评论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