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天才不需要太多点缀,只需要发出属于他的声音就足够。即便暂时被埋没,但是他的才华总有一天会被发现,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张若虚,这个从盛唐走来的诗人,原本默默无闻,没人知道他是谁,却因一曲《春江花月夜》而轰动整个大唐。
他一字一句地吟唱起来,那带着淡淡凄凉的曲调,顿时感动了每一个人。
那绝美的江景从此独一无二。无论是谁,在什么地方读到这些句子,内心都会升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出生在扬州的张若虚,本身就是一首诗-“虚怀若谷,才能兼济天下”。或许唯有如此诗意的人,才能写出《春江花月夜》这样的良辰美景。
将春、江、花、月、夜联系起来,正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一曲精彩绝伦的歌,让人见之心碎,闻之耳醉。
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它不为人知,然而当它被发现、被传颂、被称赞时,张若虚已经死去好多年。尽管张若虚没有留下太多笔墨,但有它就已足够。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那是一个美丽的夜晚,他在江边踱着步子,望着天上的明月,眼前的美景让他驻足流连,像有一首曲子在他耳边响起,如此空灵,如此飘忽,如此难以捉摸。他凝神静听,曲调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他的脑子里。
他久久不愿离去,那曲子在他耳畔回响,挥之不去。于是,他入手写题,因题而发,将这江潮连海、月潮共生的美丽景象细致地描摹出来。
他站在江边远远望去,所看到的竟是江的尽头,那是海天相接的地方,那是明月共潮生的地方。一个“生”字,顿时让明月与潮水拥有了活泼的生命力。
只见月光闪耀,只见江水绕过花草丛生的原野,一直向远方流去。
这秀丽的景色,这美丽的春江,哪一处不在明月的映照下呢?他看见那些月光下的花树如白雪片片。
然而他又什么也分不清,月光仿佛为整个世界涂上了一层银色,所以“流霜不觉飞”,所以“白沙看不见”。他眼里只剩下月光。
一瞬间,他仿佛进入到一个洁净的世界,那是天地间的一泓清泉,那是夜空中的一轮孤月。他的思绪随之飘散: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的生命何其短暂,一切事情都只是过眼云烟而已,但是这美丽的江月却年年相似。
他为短暂的人生而感伤,却在这曲调中扬起对人生的追求。
这轮孤月一直挂在天空,似乎是在等着什么人,可是它永远没能如愿以偿。在月光下,只能看见长江永不停歇地送走流水。
可怜江月有恨,流水无情。正如那离人怨妇,正如那哀愁相思。唯有如此,才能映衬这凄美绝伦的明月,也唯有那纯真无瑕的爱情,才能让明月更加皎洁。
在这样的月圆之夜,不知谁家的游子坐着小船远去,只留下她无尽的相思。
明月要与她相伴,所以“徘徊”不定,它不忍心离去,要为她解忧愁。
于是它用柔和的清光照着她的“妆镜台”,只为告诉她,她并不孤独。然而它越是如此,她的思念之情就越浓烈。
对于这恼人的月色,她真想将它赶走,可是她怎么赶都赶不走,它“卷不去”,它“拂还来”。这一“卷”-“拂”,正是她内心的惆怅。
那淡淡的情思缠绕在她的心头,她无法释怀。突然她意识到,此时此刻的月色不也正照在他头上吗?鸿雁飞得再远,也无法飞向无边的月光;鱼儿在水中跳跃,也只能激起阵阵水波而已。
他虽在远方,却时时想着归家。昨夜他在梦中看到落花,原来春已过去了一半,而他还不能“还家”。
眼前的江水一浪接着一浪向大海驶去,似乎要将这春光全部带走。而江上的明月不知什么时候“西斜”,渐渐隐入海潮之中,不知道这时会有多少游子在回家的路上,亦不知有多少女子仍在苦苦相思。
而他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守望着江水,守望着夜空下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心上人。那不绝如缕的相思,与月光交织在一起,一点一滴地洒落在江边的树上,也洒进每个人的心里。
这便是《春江花月夜》,这便是张若虚,大唐遗落的一颗明珠。
如今,它正闪闪发光,将思归的游子,与那女子的满怀愁绪融合成一曲动听的歌谣,如那永不停歇的江水,如那年年复照的明月,久久地回荡在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