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出版10年印刷104次,这本书好看在哪

本文首发微信book_journy

在网上第一次看到《追风筝的人》时,我点了右上角,因为里面第一句话是“关于阿富汗”。

我当时想,世上最贫穷的国家,人名肯定长,内容一定苦逼,历史一定复杂。

不愿看。

幸亏顺手查了一下:

知乎里,0差评。

豆瓣里,得分8.9,将近30万人参与了评分

改编电影,豆瓣评8.1分,烂番茄指数一般,因为大家对改编的失望。

比如烂番茄官网中的这位评论:

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小说之一

于是买了书,用三个晚上刷完24万字,不是小说水,而是读上第一页就根本停不下来。

好小说,当如此。

01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的一件悲惨不堪的事,令阿米尔感到自责和痛苦,他逼走了哈桑。

不久后战争爆发,自己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

为了赎罪,阿米尔在读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家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

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选择?


这本书是卡勒特▪胡赛尼的处女作,成为畅销书后,也有人猜测这是他的自传,毕竟能把处女座写的如此成熟成功的作家并不多。

胡赛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后随父亲迁往美国,他“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的灵魂的激悸动展示给世人。”

2006年,因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


这部《追风筝的人》出版10年,印刷了100次,其干练的情节与隽永的回响,成为近年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畅销书。

美国图书出版界泰斗《出版商周刊》评价:这不仅是一部政治史诗,也是一个关于童年选择如何影响我们成年生活的极度贴近人性的故事。

美国《人物》杂志评价:“凡夫俗子在历史狂涛中独立奋斗,一部非比寻常的小说。”

《华盛顿邮报》评价:“极为动人的作品,细腻勾勒家庭与友谊,被背叛与救赎,无须图表与诠释就能打动并启发吾人。”

“人性”,“历史”,“家族”,这些深刻的主题在短短24万字中妥善承载,以一条主线完美贯穿起来。

而这条线本身又那么玄妙,如一根缥缈无踪的风筝线。


02

知乎和豆瓣上都说,这是个“自我救赎”的故事。

这确实是个“救赎”的故事,这便是整部书的主线。

但不是“自我”,准确的说,“自我救赎”是个伪命题,就像是“人定胜天”。

通过“自我”就能改头换面的人,其自制力与魄力,根本不会沦落,也就轮不到需要“救赎”的境地。

 “救赎”这件事,固然需要自身不懈向上钻的“人性”,但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给松土。

饶是王母蟠桃园里的仙果核,扔进水泥里,也翻不出什么浪。

救赎一件自我、家庭与社会因缘际会巧相逢的事。

《追风筝的人》作者深知这件事,于是用了“救赎”作为主线,贯穿起“人性起伏”,“家族兴衰”与“社会变迁”。

人性是救赎的内因,家族是介质,社会是外因。

宏大的画卷在作者曼妙的笔触中脱颖而出。

(后文将有情节剧透,想看原著的到此即可)


03

阿米尔的人生

故事以一个12岁小男孩的视角开始,仿佛人性的起伏是与生俱来的宿命。

阿米尔是个高帅富少爷,他生来什么都有。

他有富豪爹,有灵魂导师,有写作天赋,还有个死忠小仆人哈桑……

是我们羡慕的那种别人家小孩。

唯一接地气的地方就是性格太怂,不过以富二代的身份与哈桑的保护,倒也没吃过大亏。

于是两个小朋友在花香满园的樱桃树下,悠哉哉的看了11年流云繁星,可彩云易散星转移,在那年的风筝节,一切都变了。


按当地斗风筝的规矩,断了线的风筝要追回来。

哈桑追风筝时,遇到了上次在他们手上吃瘪的恶霸,在冬季寒冷的小巷中,哈桑为保护阿米尔的风筝,惹怒了恶霸,被鸡奸。

阿米尔只要出面,凭他的身份,哈桑就可逃过一劫。

他连出面的勇气都没有。

这还不算完,怂包决定一怂到底,在人性的滑坡里越走越远。

他对哈桑渐渐疏远,甚至栽赃嫁祸,逼得哈桑父子离开,流离失所。


哈桑走后的日子不咸不淡,直到阿富汗战乱爆发。

富豪爹领着阿米尔逃离到美国,一晃二十年过去了。

直到一天,他接了一个老朋友的电话。

告诉他,阿米尔曾辜负的哈桑已死,但他的遗孤尚在人间,此时正在阿富汗,每时每刻都可能被杀。

重回阿富汗是找死,但是那是哈桑的遗孤。

到底要不要回去?是否要走上这条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阿米尔看着脉脉斜晖艰难选择,如残阳的最后一丝光亮,在绚烂霞光与堕入黑暗中挣扎。


04

人性的起伏

当然,阿米尔选择了迎接霞光,最终逆袭。

小说将人性起伏,作为组成“救赎”主题三足之一。

但这条线并没出现太多意外的编排,甚至回观这个富家少爷从惊变到堕落,从滑坡到逆袭的过程,与我们的日常不相上下。

也许好小说便是,主人公命运的跌宕折射出大众人性的起伏。


2017年的最后几天,我忽然发现几件心中耿耿的事:

买过的书没看,买过的课没听,买过的健身卡没用。

今年太忙了,心有余力不足,明年再说吧。

诶?去年的计划里还有一项体重减10斤?

今年非但没减反倒添了些福润。

明年要不要列入计划?

索性算了,减不掉的肉,既来之则安之吧。


都说人生如戏,是因为有剧本。

这个剧本的大纲就是:沦落、破罐子破摔、逆袭。

然后循环。

堕落的起点是必然的,人无完人,必有弱点。

弱点不同,但大纲雷同,成就每个人生的只是这些节点出现的时间和力度。

跟小说一样,人生最刺激的部分在于“逆袭”出现的早晚和冲击力。


阿米尔等了20年,落得太深,下滑太长,想逆袭就得冒着生命危险。

言外之意,不想这么逆袭的太难,唯有早日启程。

我觉得这才是小说意犹未尽的十分之七,需要深省的部分。

阿米尔20年后重返战地,冒死营救。

我们凡人现实中的人生,可禁不起这样的折腾。

生辰簿里,命格没部下这样的神来之笔,大家拼的,其实都是抵抗人性滑坡的速度。

早点抵挡住“堕性”,早点上岸,方能行远。

作者在小说中,坦白直观的承载出人性的套路,寓佶屈聱牙的说理于跌宕的命运里,让人趣味振奋;

又有弦外之音,寓事于人,值得深思警醒。


05

富豪老爹

这本书最让我喜欢的角色,并非主人公,而是阿米尔的父亲。

这个人有深度有热度,让人着迷。

他的故事,承载了汇织“救赎”这条线的 “家族兴衰”的部分。


乍看阿米尔的父亲,是个完美的人。

祖辈荫庇,他又极具经商头脑,年纪轻轻便已是富豪。

富而及乡,宽待下人,哈桑的父亲阿里与他一起长大,虽是随仆,却视为手足。

他用情专一,阿米尔的娘死后,任媒婆踏破门槛,一直鳏居,再未续弦。

他果敢担当,该挺身而出的时候绝对有魄力,他对阿米尔的软弱无可奈何,对勇敢的哈桑却很激赏。

阿米尔嫁祸哈桑后,在哈桑父子离开他家的那刻,望着老友的背影,一向硬汉的他,哭了。


作者将他塑造成一个几近神雕似的人物时,忽然反转,让我仰望的视线一空,去尘埃里摸索他行过的痕迹。

他待之如兄弟的阿里,其实没有生育能力,那么哈桑的亲爹是谁不言而喻。

他曾教导阿米尔说,人最大的罪行,是“偷”。

杀人是偷命,奸淫是偷贞,抢劫是偷钱。

鄙视“偷窃”的他,却偷了兄弟的妻子,偷了哈桑的人生。

作为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一生身份卑微,童年惨事,成年惨死。


06

家族兴衰

兄弟梗已被用烂,但在这里,这个反转,让人出乎意料。

由富豪爹是源头,是汇聚,分流下阿米尔和哈桑两支。

阿米尔传承了富豪爹财富与身份继承的一面,纵有人性污点,他在美国依旧混的不赖。

哈桑传承了富豪爹善良与勇敢品格的一面,纵然美好温暖,依旧在战乱中惨死。

身份、命运、性格的巨大差别,彰显的不再是两个人的命运,而是一个家族走向的两个可能性。

品格与财富,将把一个家族带去何方。


这不由得让我去看历史上那些煊赫的家族:

颇具戏剧色彩的美第奇家族,一手撑起了“文艺复兴”。

传了八代的雷氏家族,相继接力成就建筑行业的半边天。

显赫过百年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全球金融行业的幕后老大。

……

这些可以写成史诗的家族,青史大多记录传闻轶事,也是难怪,这样的终极问题谁会与外人道?


《追风筝的人》用隐喻的方法,给出了实实在在的回答:

阿米尔虽在美国小有成就,但结婚后一直无子。

不论是个人赎罪,还是家族繁衍,他都必须阿富汗救回的哈桑遗孤,也就是他的侄子。

代表父亲财富与地位的那一半的阿米尔,也许侥幸存活,可从家族历史的角度看,最后的传承,仍是代表品格精神那一支。

家族兴衰将他在救赎的路上推了一把,同时他也完成了家族的救赎。


07

社会变迁

小说以阿富汗战争的宏大背景,组成了阿米尔“救赎”的社会条件。

同“人性”和“家族”部分一样,作者将“社会”因素做了更深刻的伏笔。

表面上看,社会环境对阿米尔的影响,是完成“救赎”的必然性与紧要性。

逃亡美国后的阿米尔,不再是住在阿富汗“皇宫”中少爷,他成为从底层往上爬追求平等的芸芸众生。

 “哈桑只是个仆人,我无需为他自责。”

这个借口不攻自破,他需直面在自己的背叛与“救赎”。

同时,阿富汗战乱,为他的“救赎”按下助推器和倒计时。

哈桑的遗孤每天都有没杀的危险,

多等待一天就少了一份存活的可能。

阿米尔必须、立刻重返阿富汗,完成救赎。


可显然作者想说的并不只是这些,

作者通过小说前后对社会环境描写,淡写直续却让人毛孔悚然。

惊心动魄后,你就会发现隐藏在主人公救赎故事的背后真相。

国家的救赎。


08

国家的救赎

历史大潮中,人如孑孓,即开即灭。

疯狂的恐怖分子,坍塌的简陋房屋,卑贱的妇女儿童……

这些在新闻里看到的场景,是目前的阿富汗,是人们对这个国家的刻板印象。

作者在小说的前半段告诉我们,这个国家在战争前曾经如此发达富庶,足以甩当年的我们好几条街。

战争在短短20年摧毁了千年历史沉淀下的文明,搅动了无数人的命运。

战争前的阿富汗富庶开放。

战争后的阿富汗:


在人性、家族与社会恰好的际会里,也许能挣扎出“救赎”的力量。

但一个国家的救赎远不至如此幸运。

起码,到现在阿富汗这个国家,还远没有得到救赎。

09

《追风筝的人》出版10年,印刷104次。

它用典型的三幕结构,跌宕的情节铺设,人物刻画细致入微,

它描绘出“飘飘何所以”的人性起伏,

它刻画出“往来成古今”的家族兴衰,

它引申出“总为浮云能蔽日”社会忧患。

一条“救赎”主线熨帖贯穿,且互为因果,读来既有揪心的故事性,又有旷怡的深邃回味。

更深刻的理解过去,抑或成为更好的人。

目标诡谲,过程扑朔,又因每人心中波澜而殊途,

但这本书,将点燃你寻找的热情,并指引去追寻的方向。

如一根游丝般的风筝线,

答案在那头,你在这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