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木木
翻开第三选择的第一章
什么是转折点?在作者无数的问号当中我渴望至极的想找到答案。
一边读我一边默默的告诉自己,第三选择这本书会让自己受益终生,要好好的学习它,认真的去读它,它可以帮助去解决婚姻中不可调和的分歧,它可以帮助去怎样应对不愿“试水”的孩子。它还可以解决工作中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它还可以让我去帮助他人,帮助他人去处理某些问题的争议。在这么多的赋能中,我找到了答案,改变自己的思路,有了这个想法 我仿佛此刻已看到了自己崭新的未来,仿佛明天那些纠结我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如种子一样,撒落在我的脑海里,我看见了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它就是协调。
第二章
第三选择寻求协同原则,思维模式和步骤
一个问题,没有好与坏,没有对与错,站的角度不同,看待的问题就不同,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你说你的方法是对的,我说我的方法是对的,只是因为咱们俩的出发点不同,顾然有了分歧。要想解决分歧,就要有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得方法出现。这就需要协同,书里说或许协调就是爱的代名词,那我就这样理解,去掉你观点里那些不爱的部分,去掉我观点里那些不爱的部分,把我们有爱的部分放到一起,赋予它创造力和行动力,我们共赢的方法。我还理解的协同不单单是指组织和组织,集体和集体,你和我,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的个体之间产生的协同,也可以指一个人自己的协调。
我要举一个案例
我的奶奶92岁了,之前体格一直健朗,心态也极好,从来不服气自己岁数已经那么大了,坚持自己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极高,周末我们过去还可以给我们做饭。但在去年疫情期间,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没有下楼活动,她的腿脚有一些不太灵活了,但她并没有告诉子女们,有一天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因为端一盆水不小心摔倒了,拉伤了大腿,从此就瘫坐在床上。有一段时间她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天天抱怨,很无助,也很绝望,认为自己这样给子女添麻烦还不如老去。我们轮番开导她,只是换来她暂时性不胡思乱想。直到有一天,姑姑们给她请了一位阿姨,这位阿姨伺候过好几个老人,对待处理老人的情绪上很有经验。一开始奶奶也很抵触阿姨,但这位阿姨不多言不多语,默默的做着她应该做的事情,奶奶发牢骚的时候,她就听着,找张桌子在奶奶的眼皮底下画画,听着奶奶的唠叨,阿姨最多说上一句,开心的活着也是一天,不开心的活着也是一天。阿姨用他的行动感化了奶奶,突然有一天奶奶和阿姨说,你可以教我写字吗?奶奶出生于封建社会,没读过书,没写过字,这应该是她毕生最大的遗憾。
现在的她俩,一个画画,一个坐在床上学写字,画面感特别温馨,也很感人。我常常的调侃奶奶,奶奶要是你俩被哪一个电视台的记者发现了,很有可能成网红哦。
奶奶在不开心的活着也是一天,开心的活着也是一天这两种选择当中找到了协同。真心的替奶奶开心,她现在是我们家里学习的榜样。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