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晴
家访(代序)
9月1日,通常的中小学开学日。
这日子于你特别。因为,前一天就是你生日。你出生比预产期稍早几天。如果你是赶着来上学的,那就太好了!
今年也特别。因为,你是初中生了;又因为G20峰会在杭州召开的关系,开学日推迟了,推迟整整一周。
今年的9月1日的确特别。你的新班主任来家访了。
中午1点半接到的电话,一个陌生的号码。那个午休的时段,是个容易发脾气、容易说梦话的电话。还好我没有,尤其在她报了大名之后,我整个身子就坐直了。那是在8月7日傍晚得知的名字,然后就一直萦绕着,想知道她的脾气、长相、教学风格,担心她会不会喜欢你。朋友尽力给我打听,能知道的信息却不多,只知道:教英语、负责任。嗯,负责任,就够了。于是一直等着她来电话。因为你的学校有家访的要求和传统。
约的家访时间是晚上。挂下电话,第一件事,给你爸爸留了言;第二件事,给你打电话;爸爸没回音,你就“哦”了几声。你们是都很淡定吗?我有点紧张。第三件事,赶快给老师发家庭住址。还好,上班很忙。后来,你打电话问我老师到底何时来,爸爸专门去买了点水果。看来,都觉得这是你重要的一个时刻。
晚饭吃得比往常都快,然后一家人就等着。你弹古筝。其实你好几天没练了。好几曲弹下来,我忍不住给老师发短信。你又弹了好几曲。她没有回音,一定是还在别的同学家中。
大约9点半,她来电话。过了一会儿,由你开门,迎接她到家。
你们各自第一印象怎样呢?
老师在沙发上一坐下,就跟你聊上了。我为她去倒开水的时候,她问你自己感觉入学考怎样,接着给你介绍你入学考的各科成绩,以及在班级的排位。朋友之前给过我小道消息,所以你是知道成绩的,但还是有不少能触动你的消息吧,比如有同学数学、英语得满分。你是中等水平。老师鼓励你说这个成绩也没问题,关键是接下来的学习习惯。初中不像小学,竞争性、淘汰制,排位是常事,排名常常变化,要努力争取名列前茅。入学考排班级19,那么到学期末能不能到班级前10,如想要读一中,最好挤进年级前100名,最好能争取推荐生资格。老师刚毕业的班级里,就有3个推荐生。你似乎颇有点压力,填老师发的表格时犹豫着,还是把目标写为:一中。
老师介绍了初中的基本要求、作息时间、考核办法等,很细致。一般7点10分左右到校,下午5点半离校。在校得穿校服,运动服夏天的短裤长度应到膝盖。你现在梳的两条麻花辫也许要换成马尾了,因为早上的时间很宝贵;车子送过去的话要注意有禁停区,会有专人检查,违规要扣个人量化考核分。当班干部的话,也是要按规定量化考核的,威信要靠点滴的言行树立起来。老师根据你的情况,预计一年级书面作业你一般晚8点前能做完,然后花三四十分钟完成读背作业,然后要做课外自主练习作业。这样十点左右能睡觉,可以较好地保障发育期的睡眠。听起来,你所在的班级作业不会是最多的。一般情况下,尖子生都是靠题目练出来的,而且很注意利用时间,一年级时尖子生多半在课间就能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我同意,当年妈妈几乎很少在家作业,但总考第一名,并任班长。当然,现在你要学习的内容、要求以及所处的竞争环境与妈妈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你要辛苦很多。
老师建议的教辅材料包括:《教与学》系列、孟建平系列,如果有时间有能力,最好增加培优或尖子生系列。我想起小学给你买过一些,你很少做。但到初中,你不能不做了。学习成绩要上去,也是欧阳修《卖油翁》文中所讲的,“无他,惟手熟尔”。孰,才能生巧。老师问了你的特长。这部分你更从容些,旁枝末节的都讲了不少。不过,羽毛球也好、唱歌也好,前提都是不影响你的学业。听说你很少看电视、玩手机,老师应该是放心了不少。
老师水果一点都没吃,只喝了点白开水。离开的时候,约10点20。她有个上二年级的女儿。跟我一样,老家不在这里。
经过家访,你有什么想法呢?我没问。
我在接近12点时,为你写了一条微信。把家访当作你初中新生活的第一课。
8月6日,你正入学考的时候,我专门去图书馆听了小升初家长讲座。主讲的周校长隆重推荐一本书——《儿子上初中的日子》,作者我也认识。至今我还没有看到那本书,但心底萌动了一个想法。
7月23日,你爸爸带你去学校报到。那是你第一次进初中学校,我嘱咐你爸爸一定要为你拍张照。
接下来的三年呢?你准备好了吗?
我能为你做的,只有陪伴和相随。我做不到随你重回到初中,因为你的初中和我的初中不一样了。于是我用一个词作题目——且伴且随。身心相伴,结果随缘!
努力,就会进步!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