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见解极为深刻的好书,探求我们无法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
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只谈世界上存在的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
家长们似乎总将教育看成是一种让自己孩子获取大量财富的方式。他们将教育看成一种彩票,而不是一种安全的投资。
要想摆脱贫穷,首要的步骤就是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
当你想要的一切看上去都很遥远时,你很难感受到动力。将目标设置得更近一些,或许是穷人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方式。
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
他们似乎都不具备振作起来,从头再来的心理素质。
他们常常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
过高的期望加上信心的缺失,会造成十分危险的结果。
诺贝尔奖得主、“现代经济学之父”加里贝克在1997年称,拥有财富可以激励人们投入时间,变得更有耐心。言为之意是,贫穷会永久性地腐蚀人的耐心。
设定一个具有生产性质的或者投资价值的大件目标,然后开始固定存款,等到金额足够立即购买,防止钱又被花到其它零零碎碎的地方。
很多穷人都身兼数职,但这同样是缺乏效率的。如果不够专业的话,他们很难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
有些方法可以解决自我控制的问题,常常需要一种原初的自我控制。
如果不存钱,会一直穷下去。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关于存多少钱的决定都很难做出。外我们越富有,这些决定就越容易做出。
自我控制就像一块肌肉,用这块肌肉时就会感到劳累。由压力产生的皮质醇会使我们做出更冲动的决定。穷人只能以更少的资源完成的更艰苦的任务。
当人们足够富裕时,不再需要为实现将来的目标而存下那么多财富。
逃出贫穷陷阱:存款行为关键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对于有机会实现自己梦想的穷人来说,有充分的理由节衣缩食,将省下的钱用作未来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