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顺口就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契而舍之,朽木不折;契而不舍,金石可镂。
读了这么多年书,不知道这是出自一篇还是两篇古文,也不知道是由谁而作。
查了百度,才知,这分别出自于韩愈的《师说》和荀子的《劝学》。
对着屏幕,通读了两遍,如醍醐灌顶。立马跳起来,拿出我最精美的笔记本,恭恭敬敬的誊写在了书页上。
如获至宝,放在床头。每夜入睡之前,我都要看一遍才安心。
《劝学》说:学不可以已;要善假于物,契而不舍,用心一也,不可躁。
《师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且圣人无常师。人非生而知之者,要不齿相师。
古人在那个年代就已经习得了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还大道至简的传授给后人。只不过,像我这样愚钝的后人,直到现在才领会其中涵义。
在高中时期,语文课上背诵课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从未深究过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使老师课堂上讲解过,也只在机械地做笔记,没真正领悟。
高考之前,老师们都说要考一门忘一门,全身心投入下一场考试。于是,语文卷一做完,我所有的记忆都跟着烟消云散了。以前滚瓜烂熟的诗词歌赋,要么完全记不起来,要么记不清楚了。
好在如今不需要我刻意去背诵了,我却反倒全记住了。
感谢自己还葆有学习之心,探究之心。愿意花时间去摘录一些文字。
这些文字太有厚度,我需要慢慢啃,逐渐消化变为给养,丰盈平庸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