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否自如地应对别人的赞美?能否轻易地收到意外的礼物?能否接受别人的帮助?能否接受朋友请客吃饭?
朋友送的礼物,收下来欢天喜地,还是暗自揣度要怎样加倍奉还?
“付出”是美德,“知恩图报”是美德,但是,很少有人告诉我们,“接受”——同样也是美德。
接受别人的善意和馈赠,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接好。
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这个“好”接下来。
老话除了“好人有好报”,还有“好人没好报”。
为什么同样是好人,却有不同的收场?
造成不同际遇的根本原因在于,前者能付出,也能接受,是一种敞开的状态,无论付出还是接受,都是乐在其中的舒展。
因此,他们的磁场是令人愉悦的,自由的,放松的。
写过一篇文章,“结婚了,你能心安理得花你老公的钱吗”,有人说“自己老公的钱,为什么不能花”,这样说的人,声音里透着自信。
也有人说,“我和老公感情很好,可就是花他的钱心里不舒服”。
没办法心安理得花老公的钱,一般也不能心安理得接受朋友的援助。
不是说她们付出不求回报,而是当别人对她好的时候,她会焦虑,不安,无法享受别人给予的好,一定要加倍偿还了才心安。
为什么一定要偿还?
因为我不想欠你。
为什么不能欠?
因为我怕将来有一天你来追讨,说我对不起你。
我害怕愧疚,这样的感觉远远不如我自己咬紧牙关扛着。
所以,她们善良,隐忍,有礼貌有教养……同时也让人不敢接近,游离在人群之外,有着淡淡的疏离。
她们可以跟任何人友好相处,永远带着浅浅的微笑,却让人望而生畏,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
活在这个世上,我们不是单枪匹马,人与人之间的付出与接受,将我们联系在一起。
付出代表权利,接受代表义务。
我付出,你接受;你付出,我接受……
就是在这样的互动里,爱的能量得以流动起来。
只付出,不接受对方的馈赠,无意中剥夺了别人付出的权利,爱的能量凝滞了,关系也被隔断。
这就是“好人没好报”的真相。
没有人能一直接受你的付出,却没有回报的机会,这样的磁场不能自由地呼吸。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一直单方付出又充满抱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加害和对人性的剥夺。
如果不能享受其中,付出等于勒索,而你以为的回报只是偿还。这里没有爱的成分。
因此,在一场不对等的关系里,最先离开的,不是付出者,而是承受者。
真正的是爱,是一种“施”与“受”的完美平衡。当你处于自己的本质核心,就会做到自然而然地给予,而无需其他刻意的行为。
对别人的需要,也是爱。
可以付出也能接受的人,在各种关系里游刃有余;只付出不能接受的人,却在关系里无所适从,逃不开也融不入。
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别人的付出?
这里牵扯到了金钱。
不能接受别人付出的人,一般都是不爱钱的。
虽然钱是维持我们生活的基本保障,可是我们却羞于谈钱。
无法正确对待金钱,就无法跟人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一位身心灵导师讲,金钱是一种能量,它喜欢到有爱的地方来。
我们既离不了钱,又羞于谈钱,其实是在证明自己在关系里的清白,洗刷自己的愧疚感。
愧疚从何而来?
回忆一下童年,当我们从父母手里接过钱的时候,是愉悦的还是愧疚的?
把钱花出去,是开心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还是心疼父母的艰辛谴责自己?
父母对人生乐观豁达,还是有诸多不如意?我们是否承载了父母改变命运的重任?
是否被告知,他们所有的艰辛,都是为了你?
违背了父母的意志,是否被谴责“你怎么对得起我”!
“对不起”是紧箍咒,它把爱锁起来,用一把名为“愧疚”的铁链。
当我们接受这来自生命源头的“好”时,更多的是愧疚,自我贬抑和自我谴责,为自己打上深深的烙印:我不配。
但是,没有人在做父母之前就会做父母,包括我们自己。
我们的父母,已经尽最大能力,给了我们所能给的。
同一对父母养育的孩子,成年后际遇各有不同。因为我们与生俱来的气质,配合外界因素演绎了各自不同的人生。
无法再回到童年,要求父母按照我们的心意重新爱我们一次。
可以做的,就是跟自己说:
我值得这世间一切美好,我可以接受别人的善意,并有能力付出善意。
帮助我的朋友或亲人,希望我好,我接受这样的馈赠,并且越来越好。
对于善意的最好回报,就是开心地接受。给别人机会对我们好,是对他人的成全和肯定,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嘉奖。
流水不腐。当爱的能量流动起来,才能够厚德载物。
拒绝善意的馈赠,就把爱关在了门外。
感恩,但不匍匐在地上顶礼膜拜。
因为帮助我们的人,是希望看到我们好,不是被硬生生推上神坛,戴上圣人的面具,高高地端坐着,接受顶礼膜拜,焚香祷告。
终有一天,对方会忍无可忍,跌落神坛,落荒而去。
前几天跟一位朋友谈起这个话题,她说,虽然我们关系很好,但我总觉得中间隔着一层,说不清是什么感觉,就是有一层隔阂。
因为每次送我东西,我都不开心,立即想办法还,我的反应让她很不舒服。
我说如果我很需要帮助,却很难张口求助,一旦别人帮了我,我会没办法在对方面前谈笑自如,我会把感激挂在嘴上,不会说人话了。
她说,如果我帮了你,从此你就把我当成爷,我会很不舒服,甚至我都不想看见你。朋友之间互相帮忙,这是多正常啊!
原来拒绝馈赠,或者接受馈赠却成为负担,对给予者来说感觉很糟糕。
所以,接受别人的馈赠,并因此而欢喜,对给予者和接受者,都是一种福气。
至于童年里的旧伤,那是我们的功课,生命里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帮助我们完成功课的助力。
走过的每一步路,人生的每一个情境,都是我们需要的,每一步都没有错。没有这样的经历,不足以让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
所有的柔软和慈悲,自省和顿悟,都来自曾经走过的每一步。人生是一场修行,在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里,我们和最爱的人一起跌跌撞撞,只为找到生命的意义,而每一个伤口,都为了开出花朵光彩夺目。
时光倒流,我仍会选择我走过的路。但我们可以用学会的方式,爱我们的孩子,告诉她:
你不用报答我,也不要觉得对不起任何人。你只要做你自己,做你热爱的事。享受生命的喜悦,是我们来这世上的目的。
我选择你做我的宝贝,是因为爱,同样,你选择我做你的爸爸或妈妈,也是因为爱,只有爱和温暖,没有附加条件。
爸爸妈妈给你钱,是爱的表达方式之一,你可以买来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金钱到了需要它的人身边,这也是你表达爱的一种方式,爱的能量因此而流动,金钱对于你没有丝毫障碍。
亲爱的朋友,包括我自己,愿你能够付出,也敢于接受。
愿你从今天起,打开自己,有爱的能力,也有被爱的底气。
感谢,感谢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