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核心是提高每个人的说话能力,可以通过系统训练来实现这个目标。前三步讲讲述、叙述和表达主要训练的是个人的说话能力,能不能说满5分钟,在别人不插话的情况下,思路能否延续下去。第四步的讨论和第五步的汇报主要是强化的是与人交流的说话能力。比如强化提问,可以问对方的事实,也可以问对方的观点和结论。如果讨论做不好就容易变成吵架。吵架是什么?双方说的都是结论。没有人提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如果你能提供事实和细节,那么你的话语就有更大的影响力。
很多优秀的政治家或者优秀的成功人士都能做到出口成章,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出口成章呢?有个典故是“胸有成竹”意思是心中有竹子的模样,所以下笔就能手到擒来。那么胸有成竹是怎么练出来的呢?任何能力不可能学个一招半式就能学会,就好像下棋,靠的是循序渐进和谋篇布局的能力,而绝不是学个一招就可以赢取整盘棋局。
R:阅读片段__《说话的力量》P103
大家可能都知道,古希腊的思想大师们大多擅长演讲。但是大家可能没有想过的是,因为古希腊的时候还没有印刷术,书籍和文章完全靠手工抄写在羊皮卷上,传播不便,所以学者要读书就要把整篇的文章大声朗读出来,甚至背诵下来。没有大量随时可供查阅的书籍,更没有现在的互联网和搜索引擎,古希腊的大师们要演讲和辩论就要大量的背诵诗歌、神话和法典,而这些书面的文字对其语言风格的形成必定有影响。而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技术的便利,往往疏于阅读和背诵。2011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进行“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识字国民,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仅有16.78分钟,人均每天读杂志时长仅有13.66分钟.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能写一本书的人,讲话的能力也不弱,一开口就能说一二十分钟。这就是因为。陈述实际上是对口语表达的一种书面锤炼形式,说出来的话像书面文字一样,便会给人出口成章的感觉。但是如果你没有写过书,没有练习过将语言落实到文学上,没有加过过文字,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例子:
初中的时候学校离家里有3公里多的路,当时没有公交车,爸妈接送也不可能,爸妈要工作。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骑自行,记得为了学会骑自行车那时家里还是爸爸的二八杠单车,我身高不够只能先学溜车,然后在学上车。溜车就是练习自行车在运动的时候可以保持车的平衡。溜车会了就是艰难的上车阶段,开始的时候很容易摔得鼻青脸肿,慢慢的找到感觉了就可以斜穿三角架骑自行车了,这个阶段我大概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后面有了自己的二六自行车,并且随着每天骑车上下学,后面就可一个手骑车,再到后来不用手扶车龙头也可以骑车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量变了才能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