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情感,就让人联想起各种积极、消极的情感。比如:喜悦、快乐、平静、愉悦、兴奋等;消极情绪比如:悲伤、沮丧、尴尬、愤慨、悲痛、忐忑、恐惧、寂寞、空虚、忧郁、纠结等等。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这是心理学上的解释。
我们每个人在各种不同的情绪之间经历着、体验着。在积极情绪来临的时候,我们欢悦的沉浸其中;在消极情绪中,又会因为相关的问题中难受不可自拔。
假如,人们能够完全理性的看待情绪时,那作为人也许就失去了大部分的乐趣和意义感。
情绪,是我们可以体验我们自己是怎样存在的一种指向标,能够足够清晰细腻的去感受各种体验,也许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一种恩惠,而不是惩罚。
圣经故事中,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既明白了是非善恶获得了智慧,也同时拥有了体验一切情感的能力。倘若人们拥有的只是知恶知善,而没有体验上的情感感受,那上帝让其子孙后代去承受的尘世间的各种苦难的做法,也许就失去了意义。
认知会影响情绪的理论,可能会让人简单粗暴的理解为:先有认知后有情绪。然而,事实上也许并非如此。在理性情绪行为的疗法中,认为情绪会在认知改变的情况下,会影响情绪的改变,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说,情绪是在认知之后进行,还是情绪与认知同时产生。
还有一种理论:认知与情绪的并行理论,认为情绪和认知是同时就情境下的信息进行并行处理,而衍生出认知上的看法,和情绪系统处理后的感受。情绪系统在处理时,也会与认知等信息交织在一起处理,一个网络性的处理后才显现出感受到的情绪。
对人而言,什么理论不重要,但这些理论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的感受,在接受任何一种理论观点时,是需要带着辩证的思维去理解和接受。
人,本身作为一个同一性存在的整体,原本也没有说是理性情感等分开的,而是一个完整的一体。
所谓思维、情绪、行为、生理感受,是科学上研究便利或者理解上的原因才进行的划分。然而,无论什么理论,什么科学,都不能否认划分只是对整体的一个个面的解释,各个面上的解释统整起来可能也无法还原为原先真实的整体。
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分化开的情绪面向,代表的是一种信息,一种展现出来、又可以感受到的信息。我们也可以凭借科学上层面的划分,试着去理解自己,正确与否根本不是重点,重点是通过理解情绪、认知这些不同面上展现出来的信息,让我们同一性整体的人,可以感觉活出了人的感觉。
人,不就是自己认为的那个人的样子吗。没有说是哪种样子才是恰当的、对的,感觉好了,就是一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