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8

怎么同孩子交流?

孩子上中学后,变得不听话了,老说我爱唠叨。


唠叨几乎是所有父母共同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在孩子那里是怎么看的呢?

有一个调查显示:中学生最反感的事情处在第二位的是,老师和父母的唠叨。有迹象表明,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和老师的唠叨。唠叨容易让人厌倦,容易导致过激行为。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唠叨其实是一种语言暴力。唠叨一方的滔滔不绝,一方面是过于担心的表现(这种过于担心都是因为爱和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只有父母和老师最喜欢唠叨,而其他人则很少,或者没有),另一方面也是显示自己权威的表现。被唠叨者的反感,一方面是缺少耐心、好动的表现,另一个方面是想独立,觉得自己已经成熟,显示自己强大的表现(其实也含有一定的自卑成份在里面),既然孩子不喜欢听唠叨(其实所有的人,包括成人都不喜欢听唠叨),那么家长又怎么去教育孩子,去说服孩子呢?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尽管容易出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毛病,但孩子的记忆力是相当好的,把孩子,特别是大孩子要当成人来对待,平等交流,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既就是老犯错误,也同样要相信孩子,相信孩子已经长大,已经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就象我们不会对自己的朋友不会整天唠叨一样,相信了孩子,把孩子当朋友对待,就能有效的控制我们唠叨的欲望和冲动。同时,有些磨难是孩子必须经历的,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对孩子有一定益处,而且也是无法避免的。

其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当看到孩子经历大事或是犯错误的时候,但自己想不停的要告戒孩子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就深呼吸,就在心里数到50,如果还不能控制,就数到100,事实证明,每个人的情绪都是可以控制的,都是能控制的。人们老说的一句话:冲动是魔鬼。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过于冲动,就避开了魔鬼的爪子。

冲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往往使问题复杂化。

第三,改变表述方式和表述次数。当孩子出现情况,需要说服教育,需要叮咛的时候,可以用行动,或者故事来表述,改变以往的直奔主题,单刀直入的枯燥、讲大道理的表述方式。家长在表述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时候,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就要在减少次数,在少而精上下功夫,不要企图通过数量来达到目的,更不要一天到晚把嘴挂在孩子身上,这样做,既就是孩子觉得父母说的有道理,说的对,也会有意识对抗,有意识不听,继续或者变本加厉的我行我素。

一般的事,既就是孩子做错了,或者做的不够好,也没有大的危害,就不要不说,不要去管,小挫折是有易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家长的千言万语,要留在关键的时候,留在重大事情上。

第四,家长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来与社会和时代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更好的理解孩子,更好的与孩子沟通,说出的话和做出的事才能让孩子接受,进而树立家长的权威,提高说话分量,增强教育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兴成长”学习体会(三)
    三门峡1017李公敏阅读 1,196评论 0 5
  • 《第一次家长会随笔记》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成长历程的一个新跨越,标志着孩子不管身体,还是心智上都更加强...
    崔欣欣cxx阅读 1,501评论 0 2
  • 从“赏识”开始 江林校区 李晓清 前段时间我们有幸在教职工工作例会上聆听了涂玉霞校长的《如何做一名让孩子喜欢的...
    曲终人散_370e阅读 1,625评论 0 0
  • 疫情打卡 郑州市郑东新区商鼎路第一小学 马得朝 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打卡,疫情以后打卡成了常态,7月底以后,郑州再次进...
    空中风铃阅读 3,251评论 0 0
  • 上次写文章已是两个月前,距离特岗考试结束也已经一个月了,我很庆幸,又觉得有点可惜。 笔试第三,面试第三,综合成绩第...
    北佳谣阅读 2,99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