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刚听小敏说同时开两个民宿,甄一鸣就皱起了眉头。再一听说要装修成标间配备上卫生间抽水马桶。深知个中艰难的甄一鸣登时拉下脸来:“胡闹,那么个地方,下水往哪儿排……”
“我也这么说,咱家装修农家院我就知道了修农村下水的麻烦。”小敏无奈看着甄一鸣:“可俊俊说,只要想干有的是办法。人家还给我看她收藏的网红民宿,跟咱们这儿风景差不多,但确实按标间装修。”小敏再不敢接着说,俊俊还说要修停车场的话。
“自然是想干总有办法,关键那个花费可就大了。”甄一鸣说。
“不用盖房子,就是改造一下,顶多下水道啥的花费多一点儿。主要问题是同时装修俩民宿花费太大。”小敏说。
“你没盖过房子你不知道。我看你抖音上那些民宿,咱要照那个标准装修,比盖新房子一点不少花钱,费的那个劲儿却比盖新房子还大。这可是两处民宿,装修下来一百万打不住。我看,小敏,反正还没开始,要不,咱别干了。人家爱怎样怎样吧……”甄一鸣闷闷道。
小敏低了头不吭声。
甄一鸣看小敏这样子知道她不死心,就问道:“我这一年的收入,全搜罗来,一共也没有五十万。你那个装修,两个五十万都打不住。你说,咱从哪儿来钱。”
小敏依然不吭声。
屋漏偏逢连阴雨,那天,小敏妈妈在厨房做饭,留小敏爸爸一个人在屋子里。小敏爸爸自己坐着无聊就想看电视,他从沙发上站起来去够电视柜上放的遥控器。结果,没走两步突然摔倒地上。小敏妈妈听见“咣”的一声,放下正洗的菜,手上水珠都来不及甩,赶紧转身进屋,只见小敏爸爸趴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
“孩子他爸,孩子他爸,”小敏妈妈急得手足失措,她蹲下来抓住老伴儿胳膊,一边摇晃一边想要扶起来。她那里搬得动,只见小敏爸爸双眼紧闭,口吐白沫满嘴流涎……“孩子她爸,”小敏妈妈大叫一声双眼流出泪来,她又急又怕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是好,想了想才赶紧站起来去叫老邻居:“栓子他爸,栓子他爸……”
这年头,村子里全是老弱病残,小敏家一个胡同五六户人家,也就住着两户人家,她两口子和栓子爸一个人。幸好,栓子爸在家……打了急救电话,县城120来,直接拉了到省医院心脑血管科……小敏来了,手术费住院费,又给她妈办了张医院食堂的用餐卡……
小敏太需要钱了。不光是娘家,就是她自己的小家庭,必须的开支也越来越大。甄一鸣农家院虽说是挣钱,可刚挣点儿就投资修盖了农家院,还有那么多贷款借款需要还,农家院挣的那些钱也就将将够她们一家花销。一家人的担子都压在甄一鸣身上,眼见着甄一鸣天天唉声叹气,一会儿脖子疼一会儿肩膀疼……
小敏这几天一直盘算跟网红合作的事儿。她怎么算都觉得挣钱,怎么算都是个挣大钱的买卖。可是,投资呢。一想到钱小敏心里就堵了个严严实实。她打心眼儿不想用甄一鸣的钱,可又实在没办法。
自打结了婚,她娘家这边就一直拖累不断,甄一鸣嘴上不说不代表心里没想法,何况他那个脾气,啥事儿都写在脸上。再说,他挣多少,她比他还清楚。
可是,钱从哪儿来?
甄妈妈生日罢。农家院生意基本接近尾声。没想到那年运气还不错,突然来了个百十人的旅游团。这些人刚走就又来了三家十来口人,说要小住上一阵儿。
十来口人不值得开厨师工资,小敏亲自下厨。她一边忙厨房的事儿,一边琢磨民宿的事儿。小敏看着吃饭的客人,在心里默默算计:农家院条件有限,连吃带住每人最多收到七十块钱。这七十块钱除了客人吃喝拉撒工人工资,再时不时给中间人一部分提成,全家人累得人仰马翻,最后实际到手的也就三十来块钱。
农家院这个钱挣的是人头钱挣的是辛苦钱……若是干民宿。一个小院一晚上二千元,五个小院儿就是一万,五个小院一月下来,就是三十万块毛利润,咱也别按住满了算,就算一个月住满半个月,那也是小二十万块钱。从四月份到十月份,七个月下来一百四十多万毛收入……怎么算这都是好买卖。
小敏又想:算来算去还得把甄一鸣今年小四十来万块钱收入算进去。假设改造两处农家院需要一百万块钱,就还需筹集60万块钱,她手里小金库只有二十万,只好拿出十万块,那十万块打死也不敢拿出来。
小敏又想起娘家那摊儿:她爸现在还在医院,花到哪儿都说不清。再说,还有以后,以后她爸再用钱,她这里一个拿不出来,就是甄一鸣有,她也不愿意再张嘴。反正,能少张一次嘴就少一次吧。小敏又想,拿出十万块小金库,还差五十万,这才是大头儿。
小敏想,只好借钱看看。她最先想到做服装生意那会儿认识的张姐。张姐脾气好又有钱,平时大手大脚,在她这儿拿衣服,一拿好几万,买回去穿不了几次就都送了亲戚朋友。一年下来光在她这儿就开销二三十万衣服钱。小敏琢磨着,跟她借五十万块钱,应该问题不大。
结果一打电话:“我的个敏哎!我爱人前几年倒腾房子挣的那点儿钱,全变成了房子,这几年房地产不景气,这些房子也不好出手。说着是有上千万,结果,现在连吃饭都成问题……姐姐脾气你知道,不是不借你,实在是连自家过日子都成了问题,你想想别的办法吧……”
小敏之所以给张姐打电话就认为能借出来。没想到,这样个结果。本来,她还惦记着几个借钱的主儿。但连这个最有可能的都成了不可能,其他的,小敏心里一下子没了谱。
没谱儿也得问一声,万一借出来呢。没办法,小敏又拿起手机,那手机在她手里有千斤重。结果以为借不出来的借多少给多少,以为能借出来的却没怎么借出来。但是,能借出来的也就十来八万,小敏张嘴也是根据对方实际情况。十来八万,依然是杯水车薪……
连续几天,小敏闷闷地。就跟甄妈妈生了顿气。
原来,小敏自从把服装店出手之后,在外边儿晃了几年却一直没找到正经营生。甄一鸣早就叫她回老家一起经营农家院。小敏不甘心就没回来,只是生意忙起来时,她才回家搭把手。
而甄妈妈呢,小厂子下马之后,她就利利索索的了,只剩一门心思帮甄一鸣打理农家院这一件事儿。
老了的人觉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她也没有固定工作,看到什么就干点儿什么。每天早上起来她都是先浇花,浇完花就忙农家院,不是进餐厅帮忙就是打扫客房卫生,反正这个服务行业,旮里旮旯有的是干不完的活儿。
有几天晚上晓静想她,想跟她睡两晚上, 没想到,甄妈妈沾了床就着,紧接着鼾声如雷,甄晓静没那么好命,本来睡眠就不好,又听着甄妈妈一阵阵儿打鼾声,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时,突然,又被什么动静吵醒了。她以为甄妈妈起夜去厕所,也没当回事儿翻个身想继续睡,可是不对,窸窸窣窣,甄晓静睁开朦胧的睡眼一瞅:甄妈妈正穿衣服起床,妈这是干啥!
甄晓静就想,这几点钟了。有五点吗,我妈这也起得太早了,我才刚迷糊着。她摸起手机一看时间,凌晨三点多,她真是才睡着没一会儿,一机激灵醒了,她再也睡不着。第二天上班儿一上午昏昏沉沉,好不容易熬到中午才痛痛快快睡了一觉。
第二天晚上,她又去陪甄妈妈睡觉,结果凌晨三点多甄妈妈又窸窸窣窣穿衣起床……连着两晚上,吓得甄晓静再不去陪她睡觉。
甄妈妈每天早上起来,浇了花就进厨房忙活了,烧水煮饭,淘米切菜。等到厨房上的人来时她已经把活儿干了一半儿。两个帮厨也很高兴,嫂子长姐姐短甜甜地叫着甄妈妈。这个说,嫂子真勤快,那个说,姐姐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甄妈妈听了乐得合不拢嘴。
没几天小敏就发现甄妈妈大早起去厨房忙活的事儿。小敏背地里跟甄妈妈说:“妈,老天巴地的,不用起那么大早,好好睡你的觉吧。我都给她们俩安排妥了。我跟他们说,人多的时候,俩人都要早早来,人少的时候,可以倒班来,你一天我一天,只要不耽误咱们厨房上的活儿就行。俩人可高兴了,也答应的好好的,你不用帮他们。”
“孩子呀,我起来也没事儿。再说,最近人多,她们挺辛苦的。我睡不了懒觉,就早起给他们搭把手,他们也轻松点儿。再说,熬了好几个月了,我怕把他们给熬上火了,生了病到时候咱娘几个还得手忙脚乱。”
“你呀,妈。不用那么心疼人家,她们挣的就是这个钱。咱们又累身又累心的,人家只累身子,没你说的那么夸张。”
“嗯。反正,我也睡不着。”甄妈妈坚持。小敏看她如此,只好皱皱眉头不说话了。
过不两天,小敏又发现:哎,怎么回事儿。晚上八点以后餐厅只剩甄妈妈一个人了。张婶和马大娘一个也看不见。她就问甄妈妈:“妈,我记得今天是张婶儿当班,她人呢去哪儿了。”
“奥,她呀,”甄妈妈哈哈笑着说:“我让她走了。八点以后餐厅没多少客人,我一个人盯着蛮行。我盯着餐厅还能顺便收拾收拾卫生……”甄妈妈溜光地盘算着。
小敏心里不快又不好发作:“妈,我让张婶儿和马大娘一人一个轮晚班儿。跟他们说的清清楚楚,你这,怎么又把她们打发走了……”
“孩子呀,我闲着也是闲着。”甄妈妈不当回事儿地说。
“妈,你老天巴地腿脚也不好,以后,你还是别进厨房了。”小敏想了想没再说下去。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甄妈妈这下子可听出小敏话里的话。满心的欢喜没了,她不高兴地想,我这还不是为了你们买卖,倒嫌我碍手碍脚了。看起来,我真是没用喽,想着想着就难过起来。
晓静来了,甄妈妈忍不住跟她说小敏嫌弃她的事儿。甄妈妈把来龙去脉叙述一遍,晓静明白了怎么回事儿:“妈呀,人家小敏说的可对了。”
没想到自己的闺女也不站自己这边。甄妈妈就更加闷闷地,不吭声。
晓静正好想起她大早上三点起床的事儿,也不管许多,说道:“妈呀,要让我,我可就不像人小敏那么客气了。一个呢,既然小敏回来了,就得让小敏熟悉她家这摊儿,你总有个不能干的时候,早熟悉早好。再者呢,小敏既然进了厨房,人家管理成啥样就是啥样。你呢不要干这干那的。你知道,你这样会把餐厅的人惯坏的。到时候,小敏可就不好管理了。”
甄妈妈说:“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难道,我干活倒干出不是来了!”
“妈呀,我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我们单位,一天四打卡。早上八点半中午十二点,下午两点钟晚上下班儿五点半。谁也不敢不打卡,为啥呀,少一次就算你迟到早退旷工旷班,就给你扣工资。所以,我们没事儿干也要等着到点儿打卡,你这个也一样道理。我冷眼打量,人家小敏早上晚上,无论时间还是干的活儿都安排的妥妥的。”
甄妈妈说:“这倒是,小敏比我会管理。”
“这就对了。人多人少都得管理,小敏人家这就是管理,你这,一会儿替人家早上干活,一会儿替人家晚上干活,这就是破坏规章制度。”
甄妈妈一听晓静这么说,老大不高兴:“你说的对是啥!”
甄晓静看甄妈妈这样,接着说:“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吧。比如我姐,她是老师。她每天早上八点上课,七点五十必须到教室,她肯定不敢晚到,晚到了就是事故。她也不敢八点上课八点半到。她要敢这样,学校就得把她解雇了。”
看甄妈妈不吭声。晓静继续说:“咱们家也是一样。张婶儿和马大娘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人小敏都给他们规定了,你这,让他们该上班不上班,该下班不下班儿,就是破坏规章制度。关键到时候,张婶和马大娘习惯了你分担,你一天不分担人家就会不高兴。到时候这都是事儿,你这不是给小敏添乱吗?”
甄妈妈听明白了,但心里还是不太痛快。甄晓静又说:“其实,我以前说过你很多次,你总是不听,现在又这样,你也改改吧。否则的话,到时候不光小敏不好管理,你婆媳两个也难处。”
果然,等大部队客人走了还剩十来个人时。晚上张婶儿和马大娘临走前,笑着跟甄妈妈说:“婶子呀,就剩下十来个人,活也不多了。明天早上你把饭做熟了,我俩晚点儿来肯定不耽误打饭。”说完拍屁股走人。
甄妈妈总以为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这俩人会感谢她帮助她们分担厨房活计。听她们说明天早上时,还以为她们会说:“明天早上,你就睡个懒觉,我俩干就行了。”没想到结果正好相反。甄妈妈一下子气噎,怔在哪儿。
小敏进厨房,看见她愣愣的气色也不好样子,忍不住多了句话,问:“妈,你发什么呆。”
这时,甄晓静和甄一鸣姐俩也走了进来。反过神,甄妈妈就跟姐儿仨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一鸣满脸不快说道:“越来越懒。”
晓静忍不住道:“看看,让我说中了吧!妈,你以后可长点儿记性吧。”
连日来诸事不顺,到了又遇上这场面,小敏终于憋不住:“就没点儿顺心事。”
一鸣知道怎么回事,看小敏一眼转身出去了。晓静和甄妈妈不知就里,甄晓静嘴快:“啥事儿,小敏?”
“没,没啥事,还是我爸住院那档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