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如何教我们写作文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可是,读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学几点写作方法,尤其对初高中同学写作文挺有帮助。

1、首尾呼应扣题。文章开头先写自己随母归省平桥村,再叙述平桥村的状况,笔锋一转,便有议论“但在我是乐土”,开启下文两段“我”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接着来个过渡句“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叙述看“社戏”要到赵庄去的原因,扣题并引出看社戏前后的故事情节。

结尾有个总结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议论抒发情感,自然天成。

2、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以“社戏”为线索,写了戏前波折、看戏、戏后余波,这三个情节里面再套情节(故事)。

比如,“我”想去看戏,可母亲不愿意,因为:本村和邻村叫不到船;她不愿“我”和别人一起去;怕外祖母担心。我心里不愿意,不吃饭,被外祖母发现,事情才有了转机:有了大船;还是双喜打包票,小伙伴一起去。他们才出了门。这个波折很完整吧?

再比如,详写的看戏情节就有三段故事,第一,小伙伴们夏夜行船技术高超,船上我感受到的江南月下美景,用了不同的感官(听觉视觉嗅觉)去写,让人觉得身临其境。第二,船头看戏,在酷似“仙境”的戏台远处,“我”看的最美的一折,只是“一个红杉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我最想看的铁头老生翻筋斗,没有;我想喝的豆浆,也没有;我最不想看要最怕看的“咿咿呀呀的唱”,有了;还是个老旦,“那老旦当初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许多功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她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还再不进去了。于是,大家就调转船头归航。第三,归航时,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老渔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离平桥村一里模样,船行慢了,说乏了想东西吃,于是先在阿发后又到六一公公的地里摘了豆,在船上煮了,大家撮着吃。

看戏,路上景美,戏不算好看,归途的豆好吃。各段时间内,让读者感到趣味各异。

3、本文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这一点在记叙类作文中尤其重要。比如:在月夜行船前去赵庄的途中,作者做了大量的景物描写,视觉上的“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嗅觉上“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的清香”,听觉上的“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灵秀。同时,在描写中又配合抒情“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情景交融 ,使这一段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息,增强了文章的迷人色彩,抒发作者对农村的热爱。

另:本段启示我们,景物描写可以用不同的感官来写,还可以用一定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行文中,可以用不同的关联词,让读者获取更多的信息,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这一点在现今的试题答案要求中尤为强调,只是同学们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困难。比如:

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绝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这几句话里面,连用了几个关联词,表示了转折、因果、条件等关系,使得这些信息显得思维起伏,表现小伙伴玩耍时能不拘行辈、自由自在,反映了平桥村淳朴的民风,表达效果比同学们的平铺直叙更生动,信息量更大。

5、文中的叙述者是十一二岁的小孩子,表现的是孩子的心理,语言就多了些童话的浪漫色彩,比如我《可爱的社戏》里的几个句子。启示我们,作文时要确定恰当的人称、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社戏》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了“我”20年来3次看...
    汝水外中人阅读 5,059评论 0 5
  • 社 戏 鲁 迅 训练重点 一 叙事有详有略 二 景物描写 三 虚词的表达作用 预习...
    sea20192019阅读 4,270评论 0 0
  •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
    人已散去阅读 4,813评论 0 0
  • 第十三课 社戏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
    田源ty阅读 3,709评论 0 0
  • 教学目的及重点: 1. 理解小说的儿童叙述视角,分析作者的叙事艺术; 2. 理解作者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一身书生气阅读 5,536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