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是如何养育的?
文|芊芊
我们首先看这样一幅家庭里的画面:一边孩子在哭,在闹,在大喊大叫,另一边,妈妈在抱怨,唠叨不停,嘴里不停的数落孩子的种种不是,孩子生气,就摔东西,或者更有甚者在地上打滚,耍赖……
那么孩子这种不能控制情绪的情形都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长成了情绪不稳定的模样呢?
其实这与原生家庭环境中的父母表现分不开的。在父母争吵,抱怨中,唠叨中学会了哭闹大喊大叫。我们来分析一下,家庭中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形?
首先,著名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发现:母亲对于孩子力量的掌控,知识的学习还是很有耐心的,比如孩子学走路可以在一次次的跌倒中反复练习,父母给了他很多时间的耐心。
但是父母对于情绪的学习就没那么多耐心了,其原因其实基于一个错误认知:孩子有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我们认为让孩子没有负面情绪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若孩子表现出胆小,生气,嫉妒,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这个妈妈当的不够好,所以总是企图避免和掩盖这些情绪。
事实上,情绪并无对错,我们常把情绪分成正面,负面,只是代表情绪带给我们的感受,舒服或不舒服。不舒服的负面情绪会提醒孩子什么事情需要改变,这样他才有机会学习应对处理的方式。学着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目前的状态。
孩子在长大后,如果有情绪后,通常还是随意发泄出来,伤害别人,最后将会导致别人排斥他,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所以孩子在小时候,妈妈就要让孩子合理释放情绪,首先妈妈必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才不会被传染,也就不会学会那些焦虑情绪,那样长大后就会多一些淡定和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