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行为观察记录表
儿童姓名:全班幼儿 年龄:6岁 观察人:曲奇
环境:户外活动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观察目标:观察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观察日期:2019.3.1
开始时间:下午16:00 结束时间:下午16:30
观察记录
第一次观察
户外活动时,锋锋来到打弹珠的场地,拿出一颗弹珠自己玩起来。宝宝看见了,站在一旁观看,看了一会儿,他蹲下来说:“咱们一起玩好吗?”锋锋点点头,宝宝也从盒子里拿了一颗弹珠,两个人开始一起玩。
第二次观察
峰仪和小雨走过来看了一会儿,峰仪从弹珠盒里拿起一颗弹珠说:“我也要玩。”锋锋看着他,没有说话。峰仪见状拿着弹珠盒说:“我要两颗。”锋锋说“你干什么?要那么多干吗,拿一颗就够了。”峰仪说:“我就要拿两颗。”他一边说,一边拿着弹珠盒向后退,锋锋追着峰仪抢弹珠盒,嘴里说着:“不行,每个人就拿一颗。”见锋锋抢回了弹珠盒,峰仪说:“那好吧,我拿一颗。”锋锋抱着盒子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第三次观察
刚要开始玩,忽然峰仪又说:“我还是想要两颗,我就只拿两颗行吗?”锋锋想了想说:“好吧,那我也要两颗。”说着从盒子里拿了一颗弹珠给峰仪,自己也拿了一颗。在一旁一直打弹珠的社社看了看他们俩,走过来说:“我也要两颗,再给我一颗。”锋锋把盒子给宝宝,宝宝也挑了一颗。小雨在一旁一直跟着看,没有说话。
第四次观察
他们三个开始打弹珠,小雨在一边看着。峰仪刚弹了一次,就快速从盒子里拿了一颗弹珠,说:“我要三颗。”锋锋说:“不行,我们都是两颗,不能再拿了。”峰仪紧紧攥着弹珠说:“我就要三颗。”锋锋和宝宝同时去掰峰仪的手,宝宝说:“每个人就是两颗,不行,你放下一颗。”拉扯了一小会儿,峰仪说:“我不玩了。”说完,他放下弹珠离开了。这时,一直站在旁边观看的小雨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好吗?”宝宝说:“好吧,我们一起玩,每人两颗弹珠。”小雨点了点头。宝宝说:“给你两颗弹珠,我们都是两颗。”小雨接过弹珠,三个人趴在地上玩起来。
结论
1、宝宝在参与别人的游戏时,会有礼貌地询问,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交往方法。
2、峰仪的进入方式和宝宝的不同,他没有征求伙伴的意见就自己拿弹珠虽然同样没有被拒绝,但从锋锋的反应来看,峰仪并没有被伙伴开心地接纳。没发现这一点的峰仪继而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终于引来伙伴的抗议。
3、虽然这次峰仪再一次提出自己要拿两颗弹珠,但是他的语言表达与前次相比,多了商量和请求的语气,不一样的表达方式让同伴开始考虑并满足了他的要求。
评价
1、 宝宝在参与别人的游戏时,会有礼貌地询问,说明他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社会交往方法。这种礼貌地征得他人同意的做法对他能够顺利地进入游戏有一定的帮助,善意的交流让两个人很快地玩在一起。
2、 当发现自己的行为和伙伴的原则发生冲突时,峰仪及时放弃了自己想要两颗弹珠的想法,只拿了一颗弹珠,这个改变也让他得以继续参与到游戏中。
3、 三个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都有退让,这样才能让游戏继续进行在峰仪得到允许的同时,锋锋和宝宝也同时拿了一颗弹珠,这表明公平已经开始成为他们游戏的基础。
4、当自己制定的规则受到挑战时,锋锋和宝宝用行动维护他们的规则,先
是说服,不行再动手。这说明他们知道怎样做比较合适,有一定的控制力。当自己内心的需要和规则起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时,峰仪虽然有情绪,但也选择了主动离开。三个孩子没有向站在一旁的教师求助,而是分别用维护和放弃的方式平息了这次冲突。另一位旁观者小雨从中观察到了遵守游残规则对于参与游戏的重要性,所以非常诚尽地接受了杜社提出的要求。他彬彬有礼地询问和认可规则的态度让锋锋和宝宝欣然接受了他的参与,并很快地玩在一起。
建议
引导幼儿学说一些常用的交往语言,帮助幼儿学会一些交往的技巧。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参与游戏的方式以及能否遵守群体游戏的规则成为幼儿愉快地进行群体游戏的重点。大班幼儿同伴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掌握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也成为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的关键。在矛盾发生时,教师不要急于插手,应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这样才能让幼儿在交往中找到原因,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应教会幼儿使用一些礼貌的交往语言,并和幼儿讨论在几种特定的场景中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处理的方法。比如,当大家都想玩一件玩具时,可以与别人商量:“我们可以一起玩吗?”“咱们交换一下吧。”;当大家都想扮演一个角色时,可以通过与别人商量采取轮换等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