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爱吃饺子,我们南方人则喜欢馄饨。虽说都是檊面皮包馅儿,外观形状却是不一样。饺子皮要打几个褶子,放入馅后将两边口子合拢一捏,外形象一轮弯弯的新月。而馄饨则在皮中间放馅,将皮合上卷一卷,然后将两只对角捏拢,看起来就象一只只元宝。馄饨皮比饺子皮薄,馅更多,形状也比较讨喜,因此成了南方街头巷尾常见的美食。
我们金华馄饨大致有两种:一种小馄饨,皮薄,全瘦肉馅。一种大馄饨,也叫金华土馄饨。皮稍厚,中间包裏各种菜肉馅。
小时候老家汤溪镇上有个馄饨嬷。馄饨嬷长得慈眉善目,总是带着一脸微笑,穿着打扮清清爽爽的。她做的小馄饨特别好吃,手工檊的皮薄如婵翼。一盘剁得细细的鲜瘦肉,用一枝薄薄的竹片儿轻快地挑起肉泥在馄饨皮上一撇,随手一捏一只小馄饨就好了。馄饨嬷包馄饨动作飞快,一碗馄饨不消一分钟时间就完工了,然后掀开旁边小铁锅上的木头小锅盖,将馄饨倒入沸腾的开水中盖上锅盖顺手一璇,那圆圆的锅盖便漂浮在铁锅里滴溜溜地打着转。这时馄饨嬷在一只只白底兰花的瓷碗中手脚麻利地加入猪油酱油葱花。等锅内的沸水咕嘟嘟地冒着泡,再掀锅盖,薄薄的馄饨皮变成半透明的,粉红的肉馅裏在其中若隐若现,象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在沸水中挣扎。馄饨嬷一手拿起铁勺在另一口铁锅内搯起一大勺热腾腾的高汤,均匀地倒入一只只放了调料的瓷碗中。随即用一只笊篱捞起漂浮在铁锅内的馄饨装入碗内。大家就坐在馄饨摊边的小方桌上尽情享受着一碗热气腾的馄饨。一边吃着馄饨,一边和馄饨嬷聊聊天。馄饨嫩滑爽口,鲜香美味。猪油的香味混合着葱花的清香令人食欲倍增。
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一碗小小的馄饨于我来说就是人间美味。每每跟着大人到镇上去玩,总要缠着大人带我到馄饨嬷的摊位上去吃一碗她亲手做的小馄饨。然后看一眼馄饨嬷慈祥亲切的笑容,听她用浓浓的乡音说着家乡话心里就觉得特别温暖。
高中时到了金华上学,有时候周末不回家,便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逛逛街,尝尝街边美食。有一次我和李隽,红蜜,筱琳她们逛了婺洲公园、八咏楼,感觉有点饿了,就到四牌楼附近的一家金华馄饨店里坐下。这家小小的馄饨店看着挺整洁,牌子上写着有笋干肉馅的,芹菜肉馅的,豆腐肉馅的,还有韭菜鸡蛋馅的。我们每人点了一碗不同馅的馄饨。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大馄饨上桌了。看着大海碗中点缀着香葱、紫菜、虾皮的清汤中漂浮着一只只白白胖胖的元宝似的馄饨,我提议大家互换着吃。每人用汤勺在自己碗搯两只和别人的对换,这样每个人就都可以尝到不同风味的馄饨了。大家兴高采烈地边吃着馄饨边聊天,感觉这馄饨真是太好吃了!笋干鲜美,芹菜爽口,豆腐嫩滑,韭菜香浓……
后来,我们几个周末有空就相约从学校走路去四牌楼吃馄饨。然后每人点上一碗不同馅的,互换着吃。也不知道是那时吃厌了学校食堂的饭菜,还是走了长长的一段路饿了的缘故,总之觉得那家店的馄饨就是特别好吃!金华馄饨成了飞扬的青春里难忘的记忆。
几年之后成了家,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我也学会了烹饪,做各种美食小吃。当然也学会了包馄饨。和面,剁馅,擀面皮……其实这包馄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刚开始没经验,手忙脚乱的。面也揉不好,皮也擀得厚薄不匀,包的馄饨还会露馅。自己琢磨着慢慢地改进,不断的练习,终于也能象模象样地包出正宗的金华馄饨来了。女儿有时候比较挑食,不爱吃米饭,我就亲自动手包一些各种馅料的馄饨放在一起煮,香菇鲜肉馅、白菜虾仁馅、芹菜香干馅、蕃茄鸡蛋馅——美其名曰:百味馄饨。看她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常常会回想起当初在四牌楼馄饨店我们开心吃馄饨的情景。只叹岁月匆匆,时光一去不复返……
亲爱的朋友,要是这个季节你来金华玩,我带你去逛逛古子城,游览太平天国侍王府,登上八咏楼瞰俯燕尾洲……再请你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可好?你会感觉到金华的冬天其实不太冷,金华的馄饨真的很好吃。